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兰台文苑
技艺精湛的香包
发布时间:2012-11-14 15:51:55 作者:佚名 来源:科技教育处 浏览次数:
香包,古称香囊、佩帷,亦称"荷包”,陇东当地农村称其为"耍活子”,是劳动妇女寄托希望、祈祷幸福的产物。它作为显示古文化形式与原始宗教观念的民间美术品,仍然保留着上古时代的原始文化形态。
在陇东,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香包的传统,每年端午节当地人都会相互赠香包,佩香包,香包的种类除十二属相动物外,还有粽子、瓜果、花卉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民众基础。
香包之所以深受当地人喜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源远流长的陇东刺绣。刺绣遍及陇东农村家庭,千百年来与陇东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不同造型的香包上绣满了各种精美的图案:花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风云、楼台亭榭、几何图案,以至人物故事,无所不有。通过一系列平绣、锁绣、补绣、纳绣、挑花、剪绒、打结、锁边、圈金等不同针法和不同工序,形象逼真或是抽象含蓄地把作品一点一点绣制出来,达到出神入化的完美效果。千百年来,它已融入了陇东大量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刺绣艺术,成为陇东民俗文化的代表,文化含量丰富,历史传统古老,地域风情突出,寓意内涵丰富,技艺精湛高超,极具社会学、民俗学价值。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金代香包,又称"千岁香包”,其工艺精湛,闻名遐迩,被民俗专家们盛赞为"中国最好的香包”。 从2002年起,庆阳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小小香包,从陇东的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交织中脱颖而出,不但承载着巨大的文化含量,而且承担起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如今,只要你走进陇东,不论做客农家窑洞,还是漫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都会欣赏到那巧夺天工的剪纸,听到那时而高亢激越,时而委婉含蓄的道情和丰富多彩的民歌,或许还能买到一件精美的香包,看一场风格独特的皮影戏,从中领略陇东黄土文化厚重的历史感和那独特的民俗风情。
上一篇:四川望江楼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