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兰台文苑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慎写人生档案

发布时间:2012-11-14 15:51:55  作者:佚名  来源:科技教育处  浏览次数:
  

在人生的旅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档案。尽管有的人可能没有建立起文本形式的档案,但他的一言一行,都会进入周围人们的心里,成为无形的记忆档案。岁月在匆匆流逝,这本档案也越积越厚,这个人在人们心目中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所谓盖棺论定,就是凭借这本档案对一个人的一生划上句号。也许每个人的人生档案上大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污痕。污痕如小,那属白玉微瑕,瑕不掩瑜。污痕如果很大,或者很多页面上污迹斑斑,那这个人就没有写好自己的人生档案。
一个人的人生档案是由自己书写的。要把这本档案写好,是天下最难的事。因为人的一生中面临的问题太复杂了,所要走的道路太曲折了。在充满阳光、鲜花遍野的旅途上,既有虎豹狼虫,鬼蜮凶顽,更有君子似的小人,挚友似的大奸,美如花朵的棘丛,佳肴如山的毒宴。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泥淖,让自己的人生档案留下深深的擦洗不掉的污斑。
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了。
闭上眼睛,我就看见她那张被羞愧和悔恨折磨得过早衰老了的脸。一个30岁刚过的女子,按理说,正值享受美好生活的年龄。她们在工作之暇,也许会约上几个同学朋友,一起前往一个旅游胜地,浴着明艳的阳光,欣赏美妙的自然景色。或选一片妩媚的柳荫,围坐在碧茵茵的草地上,交流各自近况,回顾昔日情怀。也许会和丈夫一起,携着孩子,在父母的身边和兄弟姐妹们共叙亲情,乐享天伦。但这一切,都与她无缘。她正在电网高墙里面,以自己不尽的泪水洗刷玷污的过去,用繁重的劳动救赎自己的灵魂。
她叫沈林。在一次警示教育活动中,她站在会堂的发言席前,用幽咽的语调,以身说法,声泪俱下地讲述自己失足的悔恨。
和许多与她同龄的年轻人一样,沈林是在父母的万般宠爱中长大的。十七岁那年,告别中专学生时代,她到一家银行工作。
挺括的制服,优厚的待遇,特别是刚走出校门便跻身上班族那种压抑不住的喜悦,引来同学们忌羡的目光。但她知道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决心发奋努力,让疾病缠身的母亲得到些许宽慰,让为了她就业付出了很多心血的父亲得到酬报。她的勤奋刻苦和聪明能干赢得了同事们的首肯,也受到单位领导的赞许:"嗯,这姑娘不错,有出息!”一年后,她被调到了单位的财务工作岗位上,担任了出纳员。
每天有大笔钱款从手中经过。面对花花绿绿的钞票,她有时在内心跟自己开玩笑:"这些钱要是我的就好了!”是的,谁不喜欢钱呢?再说,她正值青春花季,参加工作后交际也慢慢多起来。工资虽然比较高,但哪经得起众多朋友的约请,三天两头出入咖啡厅、娱乐场呢?尽管如此,她紧紧地守卫着理智的防线,每天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地干好工作,没有在帐目上发生过任何差错,连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22岁那年,有一天,在一家舞厅里,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何飞。英俊的面孔,挺拔高岸的身材,优雅的谈吐,使她一见倾心,很快便坠入爱河。不幸的是,洁白的人生档案从此逐渐改变了颜色。
就在她沉浸在爱的柔情蜜意里,依人小鸟似地傍着何飞高大的身躯,颇有点炫耀意味地频频在同学跟前露面时,一天,何飞提出要与朋友合伙做一笔生意,资金不足,要沈林借给他三万元。自然,何飞知道沈林自己没有钱,但她不是经管着大笔钱款吗?
"不行,公家的钱我绝不能动!”沈林坚决地说。
"林,听我的,只借半个月。这笔生意是铁定要赚钱的,你总不能眼看着让我白白错过这个机会吧?半个月我准还你。”
那是一个大家都在蠢蠢而动经商挣钱的年代。的确有一些人做了一两笔生意,昨天还是穷光蛋,今天就变成腰缠万贯的大款了。
沈林有点犹豫了。
何飞见状,软硬兼施,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三万元钱。
生意做成没做成,沈林并不知道。但半个月后,何飞垂头丧气地出现在她的面前。
沈林方寸大乱。十几天来,她如坐针毡地等待何飞的好消息,却没有料到是这样的结果。怎么办呢?三万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呀!以她每月的工资,恐怕好多年也还不清。
何飞却显得不那么着急。他说,急也没有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再冒一次险。并解释说,做生意就是这样,不冒险就赚不了钱。赚不了钱,那三万元借款也没办法还。
如果这时候沈林能抽身而退,通过父母想办法还上那笔钱,事情也许会就此平息。然而,一来她担心父母知道后会责骂她,二来她深爱着何飞,想通过自己的帮助让何飞成功。于是,她铤而走险,把宝押在何飞的第二次冒险上,又挪用巨额公款交给了何飞。
接下去是漫长而焦急的等待。说好这次是一个月还钱。可一个月过去了,何飞杳无音信。沈林急得什么似的,可在单位、在家里,她都硬撑着,谁也没有看出点端倪。
二个月快过去的一天晚上,沈林接到何飞的电话,让她到一家咖啡厅去见他。沈林如获救星,赶紧去见何飞。
这次见面,沈林不仅没有能获救,反而被魔鬼的枷锁将她拷得更紧,拉向了更加漆黑的深渊。她鬼迷心窍地听信了何飞的花言巧语,竟然答应帮助他售卖假币,以图获钱还款。没有多久,东窗事发,一付手铐戴在了她那纤细的双手上。挪用公款和贩卖假币,二罪并罚,被判刑二十年。她入狱没几天,母亲愤病交加,弃世而去,父亲受不了这一沉重打击,卧病在床。沈林得知父母亲的消息后,跌足捶胸,悲痛欲绝。但悔恨的泪水冲不开牢狱的樊篱,只有高墙上面的一片天空,可以寄托自己对母亲沉痛的哀思,对父亲深深的愧疚。
一个还没有真正迈开生活脚步的年青姑娘,就这样在感情的漩涡里迷失自我。她的人生档案上,就此翻开了被自己的罪行玷污的一页。
像许多犯罪者一样,沈林把犯罪原因归结为自己的"法律知识浅薄”。我们没有理由责备沈林是在用这一抽象的概念为自己开脱,但这样说实在太牵强了。一个法律知识再浅薄的成年人,总不会不知道挪用公款和贩卖假币是犯罪行为吧?实际上,将其归因于道德观念淡薄可能要更为确切一些。道德是自我约束,法律是外力惩戒。对一个没有自我道德约束的人来说,法律是一堵有缝隙可钻的高墙。只有我们坚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底线,才会远离犯罪。
沈林当时已经成年,应当说,完全知道挪用公款和贩卖假币是犯罪行为,肯定会受到法律制裁的,否则,她就不会在事前犹豫再三,事后又惶惶不安。所以,这种犯罪行为,就绝不是可以用"法律知识浅薄”来解释的,而只能说,沈林的道德防线在个人利益面前完全崩溃了。其实,沈林只是现在许多职务犯罪者的一个缩影。那些曾经身居高位后来私欲膨胀而中枪落马者,哪一个不知道他们是在法律的刀刃上舞蹈呢?
人们啊,为了心中的太阳每天明亮,为了生活的天空永远高洁,请牢固构筑道德防范底线,慎写自己的人生档案吧!(注:文中人物为化名。)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