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兰台文苑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正月十五闹花灯

发布时间:2021-03-01 15:06:58  作者:王宗征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很多,其中,“闹花灯”最为瞩目,这一习俗源远流长,古今传承,历久弥深。

关于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由来,从史料记载看,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等人从印度求佛法归来,蔡愔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诏于正月十五晚上,在宫廷、寺院“燃灯表佛”,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以示对佛的尊敬和虔诚,这便是元宵节“放灯”的起源。

民间也有关于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传说。相传在一个大年三十晚上,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带着7个女儿,悄悄离开南天门,往人间看去。七仙女被人间美景所迷,就偷偷来到人间,玉皇大帝派人将这她们抓回,并决定派天兵天将在正月十五这天把人间烧毁。七仙女得知后,迅速把这一消息传送到人间,于是正月十五天一黑,人间家家户户门前挂红灯并燃放爆竹,一时间火光冲天,把天庭都给映红了,玉皇大帝一看人间起了火,就打消了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放火的念头,人间的灾难避免了,元宵之夜“张灯”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

隋炀帝时,正月十五要举行盛大灯会,不光百姓观灯,还邀请前来祝贺节日的外国使节赏灯。据记载,隋朝有一年的元宵灯会,除了张灯结彩,还举办歌舞、乐器表演,歌舞表演者达3万人,奏乐者1.8万人。如此空前盛况,隋炀帝不禁吟诗赞叹:“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元宵节“张灯”,灯的制作成为一门工艺,元宵灯节成为灯的集中展示。唐睿宗时,长安(今陕西西安)福门之外,元宵之际曾矗立高达20丈的灯轮,上挂各式灯笼5万盏;唐玄宗则令人制作高达15丈、30间的大灯楼,元宵灯会,万灯展姿,绮丽无比。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在金陵(今江苏南京)规定正月初八“上灯”,正月十七“落灯”,连续张灯十夜,灯展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说到我的家乡天津宝坻,也有正月十五闹花灯的风俗。据宝坻史志记载,元宵节的“灯俗”有许多讲究,观灯成为元宵节最大看点。旧时,宝坻县城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持续4天时间,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十六“罢灯”,县城“闹花灯”地点要数南关大街、东街、广济寺、大觉禅寺、文昌阁等处最有名。南关大街商户多,元宵之际各商店的门口均悬灯结彩、争奇斗艳;广济寺等向游人开放,正月十五前后举行盛大庙会,夜晚数百盏佛灯齐明、色彩斑斓,引来众多观灯者。

儿时,我在农村经历元宵节,灯是农家欢度元宵的主要装饰品,不少农家门前挂起自制的红灯笼,孩子们也喜欢手提着灯笼,在元宵夜走街串巷,边走边念叨着一些祈福、祝福的话语,表达美好愿望。元宵夜,村里的一些男孩还打着灯笼走进田野,去看麦田,企盼有个好收成。

在村里观赏“走马灯”的情景令我至今难忘。元宵节傍晚,村里的一个小伙子把自己制作的一盏“走马灯”在自家的院子里展示出来,很快,消息便传遍全村,人们竞相奔向他家,赞不绝口,欢声笑语溢满小院。制作“走马灯”的小伙子满脸自豪,不厌其烦地向赏灯者介绍“走马灯”的制作原理和方法。一时间,这个小伙子成了村里人眼中的“巧匠”。

人们在元宵佳节看到更多的制作精巧、五彩缤纷的花灯,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正月十五大型灯展在全国各地亮相,灯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灯的种类逐渐增多,灯光电深度融合,灯的寓意更加丰富,尤其是猜灯谜与观花灯有机结合,更给元宵灯节增添了知识品味和人文情趣,人们从热烈喜庆的正月十五闹花灯中得到更多的欢乐和享受。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2月22日 总第3643期 第四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