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老 照 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老 照 片

【兰州老图照】第七篇《古城沧桑》之《水陆交通》

发布时间:2022-07-04 14:35:53  作者:甘肃省档案馆  来源:开发利用(编研)处  浏览次数:

镇远浮桥与兰州坊

1.镇远浮桥与兰州坊.jpg 

这是清末所拍镇远浮桥,只拍摄了二十四艘木船中的五艘。船舷绘有祥云。船上铺设木板,两侧设防护栏杆。左手几个行人驻足东望,观看摄影师。左手下侧泊一艘有舱的木船,为船磨,借助水力带动石磨磨制面粉。黄河水势汹涌,当在秋水时至的汛期。北岸埽台(河堤)上,榆柳掩映,水榭、平房相接。山麓悬楼及悬山顶大殿为兰州坊清真寺,位于今白塔山三台大厅的西部。

冰桥消融

 2.冰桥消融.jpg

每年12月下旬至元月上旬,兰州黄河段水面封冻,可以行人、走车,人称“冰桥”。2月中旬,随着气温的上升,黄河开始解冻,冰桥逐渐化为冰块,再化成冰凌,到3月中旬河开。照片中显示的是北门湾子一带黄河冰桥初融时的情景:冰面起伏不平,中间已经融冰成水,有如清澈小河从冰层间蜿蜒东流。水北门外瓮城之下冰面上,影影绰绰有十几人,应该是 小孩们滑冰玩耍。北城墙转角处呈圆形,是为团楼,上建三楹歇山顶木楼。之所以在城墙拐角处建团楼,是为了加强防御和作战能力,既可以屯兵和瞭望,又可以储藏武器,使城墙的防御性能最大化。

铁桥侧影

3.从金山寺拍摄铁桥施工场面.jpg 

从金山寺拍摄铁桥施工场面

这是从金山寺禹王庙上拍摄的照片,远处黄河上浮桥蜿蜒,北面两孔梯形钢桁梁已搭建成功,铁桥工程处于攻坚阶段。

黄河北岸,金城关内通往新疆、青海、西藏的驿道狭窄弯曲,沿河为水榭,道北院落多为车马店。左手最上,殿宇嵯峨,就是金山寺的混元阁。

从金山寺看铁桥和兰州城

4.从金山寺看铁桥和兰州城.jpg 

这是从金山寺砖砌防护墙内拍摄的铁桥和兰州城。黄河丰盈,正处汛期。五孔梯形钢桁架铁桥凌驾于汹涌澎湃的浊浪之上,稳如泰山,它比摇摇晃晃的镇远浮桥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再也不怕被洪水冲走。铁桥南,兰州城雄踞黄河边,城墙高大坚实,每隔六十步左右就筑一座马面挑出城外两丈,守城兵勇可三面打击攻城之敌,加强了防守。城墙上的水北左门城楼及其瓮城还有拂云楼完好无损。据此可知,照片摄于清末民初。

1925年的黄河铁桥

 5.1925年的黄河铁桥.jpg

这是1925年8月20日美籍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从白塔山拍摄的铁桥及兰州城西关、西郊照片。白塔山玉皇阁、祖师殿及通济门城楼雕梁画栋,飞檐高翘,纯然是中国古典风格。铁桥刚健的西方造型,显得有些生硬,就刷以橘红色油漆,并在南北桥头修建三楹牌坊,油漆彩绘,使铁桥增添中国元素。中西建筑风格在同一空间,遂臻和谐统一。

近景是白塔山文昌宫下的民居,土坯平房构成的四合院、三合院密如蜂巢。民众在此建房居住,图的是朝阳干燥,就近从黄河汲水,过铁桥进城便捷。

1937年前的黄河铁桥

6.1937年前的黄河铁桥.jpg 

这是1937年抗战前从白塔山拍摄的中山铁桥及兰州西关的照片。铁桥南端正对通济门城楼(俗称桥门)。桥门前旷地,民房鳞次栉比,显系人口增长所致。桥门东西为城墙,东面与兰州内城的西城墙相接。西城墙城门一镇远门外的瓮城朝北开门,与所保护的西城门不在同一直 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桥门西面的小城就是前清甘肃举院。进入通济门就是桥门街。桥门街南接炭市街,南北走向,贯通今中山路,中以粮栈、打麻绳的作坊居多。炭市街,原为阿干镇煤炭的集散地,多为铁匠、铜匠铺。东西向的街道叫西关街,大体上即今临夏路,以粮栈、饭馆、车马店、土产店为主。照片背景是雄浑的皋兰山及逐渐降低的龙尾山。

黄河流凌

 7.黄河流凌.jpg

这是黄河流凌较多时期的照片。大约在12月上中旬,两岸浅水已结冰,流凌几乎覆盖河面。冰凌,兰州人称之为“麻腐”,由许许多多的小冰珠凝结而成。随着气温的降低,冰凌凝结成小冰块。照片中北面主流已形成小冰块,不久将形成大冰块。随着一夜北风怒吼,气温骤降,黄河冻结,兰州人称之为“站冰桥”,可供行人、车马往来。

冰凌流淌中的铁桥侧影十分美观,其线条刚劲中含有几分柔美。桥北段的“中山桥”牌坊依稀可见。白塔山坡上的十王殿顺坡势蜿蜒而下。山腰的玉皇阁、祖师殿、山门露出侧影,使人可以领略“地天泰”文化载体的立体形象。

铁桥驼影

 8.铁桥驼影.jpg

雾色茫茫,长长的骆驼队出兰州城桥门,踏过铁桥,向黄河北岸蹒跚而行,像一幅油画一样深沉。骆驼队满载兰州水烟,运往河西、青海、绥远、阿拉善等地,回程载来药材等土特产,人称其“水烟骆驼”。

从北门湾子羊皮筏子上拍铁桥

9.从北门湾子羊皮筏子上拍铁桥.jpg 

兰州北城墙的转角处,半圆形团楼凸出墙外,上建硬山顶楼。埽台远处有个关城,当年是从东面拱卫镇远浮桥的。浮桥旧址所建铁桥,它的五孔梯形钢桁梁像万字不回头吉祥图案,横跨黄河,甚为壮观。白塔山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原汁原味。

埽台之下的河边,停泊着一艘即将远航宁夏、包头的大羊皮筏子。筏尾安装3把桨,可知筏头亦安装3把桨。该筏子由600个羊皮胎组装而成,筏身长22米,宽7米多,可载货20多吨。一个拖着长辫子的筏客子在系缆绳的岸边,不知在捣鼓什么。两个菜贩子盘着辫子,将扎成小把的水萝卜洗净,装在浅子中,准备沿街叫卖。

从民众的服饰及建筑物风貌,推测这张照片拍于清末民初。

青石关

10.青石关.jpg 

青石关是兰州黄河边的一个津关,位于西固区八盘峡南岸,护卫八盘峡渡口,因在青石峡(今八盘峡)而得名,咸丰十年(1860年)建。关城依山临河,夯土版筑,外包青砖,石券关门,东西而开,门上石额镌“青石关”三字,关上筑砖垛口,以防敌人袭击,并可以隐身射箭杀敌。1958年修筑兰青铁路时被拆毁。

青石津渡船

 11.青石津渡船.jpg

青石津在西固区青石关。冬天黄河封冻,行旅就出关西行十多里踏 冰过河,冰消后从关东乘船渡河。这处津渡即汉魏晋十六国时的清石津。 过河登八盘山,山顶就是张家台。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停泊在津渡的木 船上,人们七手八脚地装货。时间当在1923年7月。

吹皮胎的筏客子

12.吹皮胎的筏客子.jpg 

这是昔日兰州城外黄河边常见的一幕,筏客子吹牛皮胎或羊皮胎,吹足气后,将皮胎扎在筏子上,以备载人运货。照片上筏客子吹的是牛皮胎。抗战中,顾颉刚在兰州考察教育,在水北门外见到此一情境,做番考证,写下了《“吹牛、拍马”》,认为“吹牛”的原始义出于此。兰州方言有云:“嘉吹牛了,黄河沿上吹去唦!”“气大了,黄河沿上吹气去唦!”前一句讥讽他人夸口、吹牛皮;后句讽刺他人脾气大,怒火冲天,可去替筏客子吹皮胎。两句民谚皆源于筏客子吹牛皮胎的民俗事象。

装牛皮胎

 13.装牛皮胎.jpg

黄河埽台下,水车旁的河滩上,筏客子在牛皮胎中塞满羊毛,正在扎紧口子。他们穿棉衣,还有戴皮帽的,远处树木尚未落叶,可以推知时当初秋季节。牛皮筏子将朝东北方向航行,穿行纬度比兰州高的蒙古高原,那里已入冬了,风大天寒,能不穿棉吗?

牛皮筏子

 14.牛皮筏子.jpg

牛皮筏子就是用牛皮胎编组而成的筏子。先将牛皮胎在水中泡软,倘运羊毛时,就将羊毛塞满牛皮胎,扎紧口子,将牛皮胎串联在骨架上。骨架由大木椽6根、小木椽40根组装而成。运其他货物时,在牛皮胎里塞满麦草,人称草筏子。最大的牛皮筏子由12。个牛皮胎组成,筏身长25米,宽7米多,安装6把桨,载重20多吨。牛皮筏子在兰州装货,最快21天可达包头。

照片上即将组装成功的牛皮筏子泊在黄河岸边,河滩上散落着待装的牛皮胎,4个筏客子好奇地看着摄影者。

北门湾子编皮筏

 15.北门湾子编皮筏.jpg

这里是水北门外北门湾子码头。铁桥桥墩露出黄河很高,人们衣着或棉或夹,应为深秋时节。四个筏客子组装羊皮筏子,另一个在岸上取小木椽运往筏上,以备扎羊皮胎。从木椽堆可知,扎的是大型羊皮筏子,要用几百个羊皮胎,能载二十来吨货物长途赴包头。四个小孩跟前跟后嬉戏玩耍,一个较大男孩专注扎筏工作。远处一人挑水。筏客子依然辫子缠头,可知照片拍于清末民初。

水洞楼下的牛皮筏子

 16.水洞楼下的牛皮筏子.jpg

照片中反映的是筏客子组装牛皮筏子装载货物的场面,时间是1923年10月时美国考察队准备从兰州启航,取道包头,起旱赴北京。筏子前部装载木箱,后部铺设木板,准备搭设帐篷,以备考察队员睡眠。岸上有生火做饭的火炉,马扎子、桌凳和洗脸盆架,旁边行李堆上插美国国旗。河北绿杨挺拔、果树蓊郁处,正是杜家台、穆柯寨一带的果园菜地。最东端的巍峨城堡,就是盐场堡,堡前两辆水车依稀可辨。

羊皮筏子运菜

 17.羊皮筏子运菜.jpg

照片上黄河北岸的高山是九州台,沿岸是杜家台、穆柯寨一带的果园菜地。据此可知,这是在雁滩滩尖子拍摄的照片:菜农挑着菜担,踏着列石,往羊皮筏子上装菜。筏客子持桨控制筏子,待装满后,顺流从教场河(黄河南河道)到达南岸,再挑担进城叫卖。这张照片由朱天民于1955年拍摄。

桥及其南侧的便桥

18.握桥及其南侧的便桥.jpg 

这是从握桥南面朝北拍摄的照片。握桥以极美的弧度横卧雷坛河上,东西两侧神阁护持,极具对称美。大匠神功,把吐谷浑的“河厉”(即无墩虹梁木拱桥)引进兰州,增添廊檐、栏杆、神阁,油漆彩绘,悬挂联匾,成为民族文化交流的艺术精品,留在诗文中、绘画中、照片中,老兰州人的记忆中。

轿车子

 19.轿车子.jpg

20世纪50年代以前,兰州代步的高档畜力车被称为轿车子,因车篷似轿而得名。车内最多坐4人,由犍骡驾辕。当年绅士、富商、高官都自备轿车子。也有拉客挣钱的轿车子,类似现在的出租车,一般停泊在辕门待客。1936年,兰州城区共有345辆轿车子。

照片中轿车子停在梨花盛开的果园里,车前置有遮阳棚,骡子与车户静待主人回来。车户所坐长板凳实际上是脚榻子,供乘客上下车,行车时将其横放在车辕后部。

西北公路局下属的汽车修理厂

 20.西北公路局下属的汽车修理厂.jpg

照片中的山是龙尾山西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建四个墩台,每墩可屯兵百名,4墩共屯有督标马兵155名、步兵481名,与建在华林山的满城呈掎角之势,拱卫兰州城的西关,故称四墩坪。该山顶砖砌版筑墩台,为第四墩(第一墩在太清宫,即今新桥小学之上),大致在今伏龙坪瑞士花园。山下萧家坪为西北公路局,它掌管北至内蒙古陕坝,南达四川广元,西邻新疆星星峡,东到河南白河广袤地域内的公路运营工作,有兰(州)西(安)线、兰(州)星(星峡)线、甘(兰州)青(西宁)线、华(家岭)双(石铺)线、宝(鸡)广(元)线、汉(中)白(河)线及平(凉)宁(夏)绥(远)线。照片中的西式大门及院落,就是抗战时期西北公路局下属的汽车修理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沿革,一度为甘肃省交通厅直属车队址

兰州汽车站

 21.兰州汽车站.jpg

这座两层砖木结构洋楼,题额“兰州车站”。它是西兰公路、甘新公路的起点一兰州汽车站,位于兰州左公西路(今白银路西段)路南,自由路(今永昌路南段)稍西,西北大厦正北。1934年,全国经济委员会在兰州龙尾山下萧家坪(今五泉山二郎岗至马家坡子之间龙尾山麓地带)府城隍行宫里设立西北公路局,拓建西兰公路,次年建成,为甘肃省第一条标准公路。随后建立兰州汽车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交通医院。

拱星墩机场

 22.拱星墩机场.jpg

兰州拱星墩机场在今嘉峪关路二热地区。这里原来是一片坟地,既有兰州大族大姓的祖坟,也有外省人的义园,更有无主的荒坟。1932年,这里被辟为飞机场。是年5月18日,中国与德国合营的欧亚航空公司一架飞机自南京起飞过西安,于下午7时安全降落拱星墩机场,表明试航成功,自此每周二、四住返一次。

照片显示的是1933年的拱星墩机场跑道和飞机。跑道东西向,砂石道直长1580米,宽30米。停泊的是德国容克F-13型客机,正副驾驶员均为德国人。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