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老 照 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老 照 片

“不战胜洪水不收兵” ——1963年8月天津军民抗洪掠影

发布时间:2022-09-07 16:13:57  作者:于 淼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海河水系位于华北地区,由上游的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5大支流和海河干流组成。其中,海河干流自三岔河口起横贯天津,至大沽口注入渤海,全长70多公里。由于海河水系上游支流及小支流繁多分散,每至汛期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抗洪战士为保护堤岸筑成人堤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海河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并陆续修建防洪工程,使洪涝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抗洪战士在津浦铁路两侧修堤筑埝

1963年8月,海河水系的西南上游地区连降7天特大暴雨。由于这场特大暴雨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海河上游的子牙河、大清河等河段大坝溃决,洪水直逼天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津部队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组成抗洪大军,积极响应防汛部署。随后,抗洪大军相继开赴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独流减河和金钟河,投入抢修堤坝的工作中。为保天津安全,海河上游地区的百姓也积极配合政府局部破堤泄洪。

抗洪战士在河中搭起人架打桩

在各河段加固河堤的主力,除抗洪大军外,还有天津各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每个单位负责不同的河段,天津起重设备厂的工人被分配到红桥区千里堤一带抢险。千里堤与杨庄子横堤(即西横堤)、唐家湾大堤组成了天津市西侧的最后一道防线。当时,天津起重设备厂的工人们主要负责到水中挖泥加固河堤。他们站在没过胸口的水中,一挖就是10多个小时。由于没有照明设备,到了晚上大家只能摸黑挖泥,有时人站不稳就会陷入泥里,皮肤经常被划伤、擦伤大家也毫无怨言。

抗洪战士正在搬运泥土,准备加固子牙河大堤。

“保铁路、保交通,坚决保住大天津,不战胜洪水不收兵。全市人民齐响应,立刻武装就行动……”抗洪军民在这首《抗洪凯歌》的快板书声中,经过50多天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终于取得了胜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

在抢险大堤边为抗洪战士缝补衣物的女同胞

1963年11月17日,毛泽东为即将在天津举办的河北抗洪抢险斗争展览会题词:“一定要根治海河。”同年底,党中央为彻底消除海河洪水隐患作出部署,开展以防洪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大规模水利建设。1973年冬,“根治海河”进入第二阶段,在完成海河水系中下游扩建和扫尾工程的同时,还对中上游及滦河进行治理。1979年,大规模“根治海河”的工程基本完成。从此,天津告别水患。

文中所示照片档案为天津市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8月19日 总第3872期 第三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