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老 照 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老 照 片

英雄驯服九洲江 ——回眸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湛江军民修建雷州青年运河工程

发布时间:2023-07-04 09:21:27  作者:鲍先智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处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的雷州半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半岛,因古雷州府辖地而得名。由于雷州半岛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环海,又是热带气候,便形成了“十年九旱,赤地千里”的生态环境。这一情况也导致当地民众饱受干旱煎熬。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广东湛江民众开始尝试在雷州半岛上打井挖渠、蓄塘引水,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1958年,为了从根本上治理雷州半岛的干旱情况,中共湛江地委作出《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分为两部分:一是拟计划在九洲江上游的群山之中修建一个坝高30米、长520米的水库,拦截九洲江;二是开凿一条全长112公里的运河,贯通半岛南北。雷州青年运河建成后,可解决当地灌溉用水问题。就这样,饱受干旱折磨的湛江民众开始向大自然宣战。



1958年,湛江青年人为修建鹤地水库在丹兜石场上开采石料。


20世纪60年代,雷州青年运河上游工程鹤地水库全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湛江民众用改造过的运输工具,将沙土运送到工地上。


  1958年6月10日,运河上游工程动工典礼在廉江的河唇镇举行。随后,在中共湛江地委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当地民众及驻湛部队的指战员,自带粮食、工具到运河规划线上搭棚扎寨,积极投入到修建水库及开凿运河的工程中。他们“日食工地,夜住山岗,风吹只当摇羽扇,雨淋免了洗衣装”。为提高工作效率,当时工地上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工具革新运动。据“穆桂英突击队”队长苏培英回忆说:“我们去工地时,每人带了一副床板。后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进行工具改革,我们就把床板拿出来制作新工具,有挖深渠的‘上落绞车’、有拉土用的‘牛拉列车’……”据统计,当地民众制造了42种不同工具。


1958年12月,湛江民众正在进行鹤地水库主坝截流工作。

    1958年12月,湛江民众集中在鹤地水库主坝工地上赶运沙包,为截流进行最后冲刺。截流成功后,大坝开始清基。至1959年8月,总库容11多亿立方米的鹤地水库全部完工。1960年5月,雷州青年运河建成通水,该运河包括主河及四联河、东海河、西海河、东运河、西运河。雷州青年运河工程修建完成后,基本上解决了雷州半岛“十年九旱,赤地千里”的自然状况。

    文中所示照片档案为广东省湛江市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6月16日 总第3997期 第三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