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老 照 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老 照 片

“苦恼村”变成“欢乐村” ——20世纪50年代,江苏南京五老村的爱国卫生运动

发布时间:2023-11-21 09:33:38  作者:吴 欣 胡明珊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五老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的五老村街道内。新中国成立前,五老村是南京穷苦百姓的聚居地之一,因居住环境脏乱差又被称为“苦恼村”。当地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住的是破草棚,吃的是烂菜根,屋前垃圾堆,屋后臭水坑。”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百姓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努力改变恶劣的生活环境,使“苦恼村”变成了“欢乐村”。

1952年春,中共中央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爱国热情。随后,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城乡广泛展开。五老村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男女老少齐出动,经过100天的努力,建设出了新家园。在100天的日夜奋战里,他们“填沟平塘除四害,清运垃圾修水道”,使遍布污水、垃圾的村庄旧貌换新颜。据《五老村史》记载:“不到5个月,全村填平了大小五十几个臭水沟,运走上千吨垃圾,修起了6条大道、11条小道、3000米以上的下水道,种植了5000棵花草树木,修建了公共厕所。”


20世纪50年代,江苏南京五老村百姓填沟的场景。


在爱国卫生运动中,五老村百姓的卫生意识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家家户户,都打扫得很干净。养猪户都把猪圈挪到室外空地上,圈里打扫得很清洁。踏三轮车的、卖菜的,都穿着干净的衣服出门。到幼儿园、阅览室去的儿童少年,脸孔和两手也都是干干净净的。”村里有一对夫妇不讲卫生,吃完饭后不洗碗,家里一年到头不整理,就连每天骑的三轮车都脏得无法辨认出本色。经过村妇女主任及其他村民的多次动员和帮助,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卫生意识、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不仅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成为村里的卫生“四防”先进户。


20世纪50年代,经过改造的江苏南京五老村居住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图为五老村儿童给栽种的花草浇水。


1952年10月,中共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五老村“南京市特等卫生模范”光荣称号。12月,五老村被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评为“全国甲等卫生模范单位”,并授予锦旗。随后,《人民日报》以《“苦恼村”变成了“欢乐村”——记南京市五老村的卫生工作》为题,报道了五老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人们一走进五老村,就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在这里,再也看不到臭水坑和污水漥了。居民们填了三十多平方丈的水坑漥地,铺平了二百零八丈的道路……爱国卫生运动在村上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生病的人减少了……”

20世纪50年代,江苏南京五老村百姓在村委会的组织下铺修路面。

1956年,五老村又开展了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大家消杀蝇、蚊、蚤、鼠,清理卫生死角。1958年,五老村继续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改造家园。村民们在村口竖起“欢乐村”牌坊,彻底告别了“苦恼村”。

文中所示照片档案为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0月13日 总第4046期 第三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