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史话今鉴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史话今鉴

保留闽南遗风的村庄 ——走进温岭石塘里箬村

发布时间:2022-06-10 10:45:10  作者:汪宣余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旧名“石塘山”,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石塘酒坊,在县东南一百里。”里箬村,地处松(门)石(塘)半岛,位于石塘镇西南部,三面悬海。里箬以地处箬山内侧而得名,又称“内箬”。“有山焉,层层包裹,故曰箬。又分内外两层,故曰外箬里箬”,依山傍海,石屋齐整,风光秀丽,是山海之间的一方乐土。里箬村村民的祖先在清代从福建迁徙至箬山繁衍生息,并以渔业为生。村里的人们仿佛身处“世外桃源”,语言、饮食、服饰、民俗至今仍保留着浓郁、淳朴的闽南遗风。

古韵绵延旧宅邸

据《温岭县志》记载,清顺治年间,因禁海令“寸板不许入海”,居住在福建惠安的陈氏族人只得四处流浪。到了康熙初年,海禁解除,惠安陈氏族人回到故土后,发现无屋可居,于是又结伴出海大规模迁至箬山“成为巨族”。里箬村的房屋依山而建,如今仍保存着很多完好的古石屋。古石屋的屋顶压有抵御台风的石块,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石屋则像浪花一样,一丛丛,一簇簇,散落山间。

 陈和隆旧宅碉楼 叶学政 摄

里箬村最有名的建筑无疑是陈和隆旧宅,旧宅的门窗、栏杆全用青石制作而成。在旧宅的大门外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旧德溯东湖俭勤世守”;下联“新支衍箬屿义礼家传”,反映了陈氏源于福建惠安东湖,发迹于浙江温岭箬山的家族历史。据《琅玝陈氏族谱·陈和隆传》记载,陈和隆的11世祖为来自惠安迁到箬山里箬定居的陈英德。早年,陈和隆以摇船为生,后来从事鱼货生意。由于他头脑灵活,吃苦耐劳,生意越做越大。发迹后,陈和隆不仅在里箬村修建了木石结构的建筑群,还造“铁壳轮‘泰顺’‘华升’”,渐渐成为石塘、箬山一带的巨富。

陈和隆旧宅,坐北朝南,进入宅院首先看到的便是院中铺设的一条石板路。宅院被石板路分为两部分:前部分由花园、碉楼、旭升楼组成;后部分则有楼房7间。

据史料记载:花园规模有数十步,花的种类有近百种。花园现尚存一角,当年百花争艳的景象早已不见。花园前有一座为抵御海盗侵袭而修筑的石砌碉楼,高5层,巍然耸立。碉楼内部空间逼仄,顺着一道窄窄的木楼梯,可以从底层一直通往顶层。墙面开有方形、椭圆形小窗及外窄内宽的枪眼。这些枪眼可以使楼内守卫者能有更宽的观察视野和射击角度。一旦发生危险,全家老少可迅速躲入碉楼,以保平安。

碉楼前就是旭升楼,该建筑南边靠海,6开间,地下一层为仓库、一层为客厅、二层和三层为卧室。楼前有近百平方米的观海凉台。凉台的石柱、栏板上刻有“武松打虎”“双龙戏珠”等主题的浮雕、圆雕,独具匠心,精美别致。旭升楼的东大门上刻有对联,上联“沧海列层楼,堪为蛟龙栖息;青山多古意,聊容卧虎藏身”;下联现已漫漶严重,无法辨析。门额上刻有“戬穀罄宜”4字,大意是“与人为善,顺应自然”,源自《诗经·小雅·天保》。旭升楼的西大门上,隐约可见“起凤腾蛟临海陬四层杰阁”;下联侵蚀风化,已无字可辨。门额上刻有“福禄来崇”4字,源自于《诗经·大雅·凫鹥》:“既燕于宗,福禄攸降。公尸燕饮,福禄来崇。”

独具特色趣民俗

在里箬村流传着一支极具地方特色的舞蹈,据《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大全》记载,这支舞是我国唯一一个渔村传统舞蹈——大奏鼓。2008年,鼓舞(大奏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陈和隆旧宅

大奏鼓原名“车鼓亭”,在《温岭县志》中写道:“福建惠安渔民迁居箬山时传入。”最初由八九人表演,后发展至数十人,最多时可达60人。大奏鼓有马蹲跃步、摆浪步、颤肩四方步、小踏步等舞步,队形变化十分丰富,常用的队形图案包括“一箭绕八”“双箭翻浪”“双箭门”“元宝阵”等。大奏鼓有场地表演和行进表演两种形式。演出时,表演者手执各种打击乐器,且行且奏,动作粗犷,诙谐有趣。男扮女装是大奏鼓表演最为独特之处。演出过程中,男表演者脸部以重彩化妆,头戴羊角状装饰和大耳环扮成“渔婆”,边走边扭,这在汉族舞蹈中并不多见。

除大奏鼓外,里箬村还流传着一个七夕节向七娘妈祈福的民俗,该习俗也是惠安渔民迁居箬山时传入的。2011年,七夕节(石塘七夕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史料记载:“闽籍人为子女购制‘纸亭’,设馔备醴以祭祀,并请先师、义父或长辈起正名,行‘及丁礼’,俗称‘拜七娘亭’。”由于这一习俗仅限于16岁以下的孩子,遂又被称为七夕“小人节”。每年七夕前,里箬村的村民都要为自家未满16岁的孩子准备彩亭。彩亭用竹篾、彩纸、泥土制作而成,共三层。底层供奉着“七娘妈祖”,左右两边贴有对联,上联为“上天奏好事”;下联为“下界保平安”。横额为“虫二”两字,寓意风月无边。底层两翼还有彩纸制作的凉亭、花园、假山等。二层与三层则放置用泥土捏制的人偶。在孩子16岁时所用彩亭更为讲究,因为16岁是他们的“成人礼”,所以这一年的彩亭有个特殊的称呼“金亭”。它除了包含普通彩亭所有的元素外,在底层正中位置还会特别加入一个手拿雨伞、肩背包袱的小纸人,祈愿孩子们成年后一帆风顺。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6月3日 总第3839期 第四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局、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