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史话今鉴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史话今鉴

杨子荣智擒“座山雕”

发布时间:2023-09-25 16:03:02  作者:铁桂玲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开栏语

每一个小故事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也总能让读者们在不经意间融入到故事中,感悟故事里的喜乐哀愁、悲欢离合,感受时代变迁,体味人生真谛。为了“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讲好档案里的中国故事,我报特在文化版推出《故事汇》栏目,依托全国各级档案馆馆藏,讲述一件或一组档案背后的故事,通过一个又一个动人心弦的真实故事,去荡涤人们心灵的尘埃,使人们在获得阅读的愉悦之时,心灵也同时得到净化。

黑龙江土匪众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收编、“加委”大批土匪阻挠我党根据地建设。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及北满分局关于把剿匪斗争作为创建根据地的首要任务的指示精神,黑龙江地区从1945年12月到1947年底,广泛开展了剿匪斗争,并取得全面胜利,为全国解放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基地。在清匪斗争中,杨子荣机智勇敢活捉“座山雕”,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此事被曲波以杨子荣为人物原型写入小说《林海雪原》中,后又陆续被改编为京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颇受群众喜爱,其中“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唱段为广大观众耳熟能详,“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经典桥段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实,在档案史料中对杨子荣智擒“座山雕”这段历史也有记载。

1946年5月30日,中共合江省委《关于部队剿匪工作的指示》。

1946年底,退踞在牡丹江北部山区的大股土匪已被我军消灭,但却一直找不到潜藏在海林县北部夹皮沟的土匪“座山雕”的老巢。“座山雕”,原名张乐山,60多岁,长得干瘦矮小,尖鼻子,山羊胡,两腮凹陷,鹰眼凶毒,种大烟出身,常年生活于深山老林,是牡丹江、海林一带有名的惯匪,是阴险狡猾的山林“胡子”,被匪伙尊称为“三爷”。国民党委任他为“中央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二支队司令”,成为一个国民党的政治土匪。此时,他的大部分人马已被我军消灭,身边只剩下20多名亲信、死党,他们盘踞于威虎山,干着肆意掠夺百姓,杀害我党干部的营生,其行动十分诡秘。

为了防止这股土匪逃往吉林投靠国民党继续与人民为敌,牡丹江军区二团团部派出3营1排1班班长、优秀侦察员杨子荣带人进山侦察,计划摸清“座山雕”匪伙的活动区域。杨子荣提出装扮成吴三虎的残匪被取得信任后,打入匪穴,再智擒“座山雕”的剿匪方案,团首长经研究批准。

杨子荣从两个侦察班里挑选出5名经验丰富、熟悉当地情况的侦察员,于1947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五日)开始向林海茫茫、白雪皑皑的海林北部密林深处进发。出发前,他借了农会会长的二尺半黑棉袄,外罩一件日本军用黄呢子大衣,和其他身着便衣的侦察员,都在腰间暗插了匣子枪和手榴弹,扮成土匪的模样。

他们一路上不断演练土匪的黑话和动作,在深山老林里转了好几天,来到蛤蟆塘,发现山脚下的大工棚子里有灯光,里面住着十几个人,貌似伐木工。杨子荣先用土匪手势和黑话来试探对方,大意是自己遇了难,走投无路,想请人牵线,投奔个山头。对方一个姓孟的把头与杨子荣搭腔,答应带他们去一个地方。姓孟的把头先从屋里拿出锯、斧头、铁锹和一个盛着半桶玉米面的小铁桶交给杨子荣等人,然后把他们带到20里外的一个空木棚子里,让他们等待消息。

杨子荣等人在木棚子里一等就是3天,仅有的玉米面也吃完了,着急之时,“孟把头”回来了,他把杨子荣独自领到附近一个村子,并在村长家里见了几个人。依旧是一番黑话试探,杨子荣对答如流,对方才亮出真实身份,其中一位自称姓刘,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称为“连长”,这两人同意引荐杨子荣等人上山,并说要下山办些酒肉,准备在山上过元宵节,等禀报“三爷”后,再接他们上山入伙。

两天后,二人如约来到杨子荣等人的木棚子。杨子荣让战友先把这两个土匪绑了,并假意解释说:“现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等到山上再说。”两个土匪觉得到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太在意,就领着杨子荣等人直奔“威虎山”。

“座山雕”的确够狡猾,他一路连设三道哨卡。若是大部队上山清剿,无论惊动哪一道哨卡,土匪都会逃得无影无踪。杨子荣每过一道哨卡,都让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然后,把岗哨也一起绑了,一同押上山。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当地人称作“马架房子”的木棚。

杨子荣命3名战士在外看好土匪,他自己带另外两名战士快速冲进棚子,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土匪。冲进棚子后,杨子荣看到里面共有7人,其中有一名瘦小的老者,该人白发黑脸,鹰钩鼻子,留一把山羊胡须,他断定此人正是臭名远扬的“座山雕”。杨子荣眼疾手快,没等对方反应过来就命战士把“座山雕”和其他几个土匪一起绑了。此次剿匪可谓大获全胜,没费一枪一弹,就活捉了“座山雕”,端了他的土匪老窝。

1947年2月,《东北日报》报道杨子荣活捉匪首坐(座)山雕的消息。

杨子荣智擒“座山雕”的英雄壮举,受到部队和当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二团团部召开庆功会并给其记了三大功,他的事迹也在《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坐(座)山雕》为题予以报道。事后,每当战友们让杨子荣介绍这次战斗的经验时,他总是谦虚地说:“小经验还没有总结出来,大经验只有一条,就是为人民生死不怕,对付敌人一定要神通广大!”语言虽简单,但却表现出一位人民战士为人民无所畏惧、出生入死、在所不惜的崇高精神境界。

文中所示档案资料为黑龙江省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7月28日 总第4015期 第三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