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史话今鉴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史话今鉴

东江烽火今犹记 革命老区焕新颜 ——广东坪溪的昨日与今朝

发布时间:2023-10-30 15:19:22  作者:陈汉初 吴 萌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坪溪镇,山高林密,怪石嶙峋,云雾缭绕,风景如画。坪溪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曾见证了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战斗烽火;新中国成立后,坪溪镇岭头村在全国劳动模范、村党支部书记许木溜的带领下,让生长于红色沃土的老茶树造福老区人民,展现了革命老区的时代新貌。

红色沃土的革命往事

饶平县坪溪镇,群山环绕,地势险要,是凤凰山通往平原的险隘关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曾多次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或进行革命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省委的领导下,由中国农民革命运动领袖彭湃等为主要领导人的中共东江特委,创建了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在反“围剿”过程中,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八乡山、海陆丰等地先后被敌人封锁、围困,处境极为危急。党和红军积极发动群众,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随着根据地日益巩固,革命队伍日渐壮大,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那时,东江革命根据地乡村的墙壁上经常可以看到“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分地”“苏维埃万岁”等标语,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惧,他们将潮(安)澄(海)饶(平)地区视为“东江红军新巢”,派国民党第四师邓龙光部驻扎坪溪一带,妄图消灭红军,扑灭根据地的革命火种,摧毁苏维埃政权。敌人一次次地“围剿”革命根据地,进一村、烧一村,逐步吞食潮澄饶地区的革命力量。红军为了保卫土地革命成果和苏维埃政权,与敌人血战经年。但由于敌强我弱,红军损失惨重。为保存革命力量,部分红军于1935年转移至福建,开创乌山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长北乡苏维埃执委会会议记录(部分)。 广东省汕头市档案馆藏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员盘剥潮汕百姓,日寇屠戮中国人民。潮汕人民把国民党军政人员和日伪人员分别称为“老财主”和“新财主”,把便衣特务蔑称为“乌青队”。那时,一座座大山压在人民头上,“三步一乌青,五步一哨坪”。中共潮汕党组织领导人民勇敢抗敌。后因叛徒出卖,潮汕地区的斗争环境更加恶劣,根据上级指示,当地的中共党组织暂时停止活动。约有数十名中共地下党员来到饶平浮山、坪溪一带,有的教书,有的做小生意。他们依然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与人民共渡难关。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再次回到饶平。194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韩江支队主力5连挺进饶中。当地群众高兴地说:“红军回来了。”

古茶树造福老区百姓

新中国成立后,革命老区饶平县岭头村,在全国劳动模范许木溜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的致富路。1956年,许木溜担任中共岭头村党支部书记。1957年,汕头茶叶公司派人到岭头村收购茶叶出口。当收购人员品尝了村民许汉英带来的茶后,惊讶地感叹:“从来没喝过这样好的茶。味香口甘,回味无穷。”他们找到许木溜,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茶叶。

一心想带领村民致富的许木溜,多次上门找许汉英询问。起初,许汉英多番推脱,不肯说出实情。许木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在村干部会议上提议许汉英加入村“特产组”,和大家一起做好茶种的培育工作。许木溜的诚意感动了许汉英,他终于说出了茶的来历。

原来,许汉英采摘的茶来自一棵生长在双髻娘山岩石缝中的单丛老茶树,树龄达数百年。这棵老茶树最早是山民陈合婆发现的。红军于1934年至1935年、韩江支队所属武工队于1948年至1949年以坪溪作为革命根据地期间,都将陈合婆家作为掩护据点和休息、补给地。据曾在坪溪一带开展隐蔽斗争的老同志回忆:当年红军和武工队员,都知道陈合婆和古茶树的事。陈合婆也常用古树茶招待来往的红军和武工队员。之后,许柴房、许克俊、许汉英先后成为知道古茶树位置的人。

一天,许汉英突然发现古茶树少了一丫,余下两个树丫的病虫害也很严重,几乎无茶可采。他立即报告了许木溜。

许木溜上山察看后,觉得情况不妙,为挽救古茶树,他立即召开村党政联席会议。会议决定马上由特产组接管古茶树,同时请汕头专区和饶平县的林业技术人员前来指导,特产组及时剪下36株茶穗进行扦插。不久,古茶树余下的两丫,一丫遭雷击枯死,一丫因严重的病虫害枯死。幸运的是,特产组扦插的36株茶穗竟有24株成活。

那时,带领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包括特产组人员)到县外去修建水库的许木溜已数月未归,并不知道这个好消息。他心里一直惦记着扦插茶穗的成活情况。等他心急火燎地赶回来时却傻了眼:那些扦插成活的茶苗早已不见了踪影。原来,他不在村里时,不明情况的村民将包括古茶树茶穗在内的所有茶穗一并出圃,扩种在广阔的山峦间,有的茶苗还被外地茶农买苗引种去了,更是无处可寻。

得知情况后,许木溜并没有气馁,他认为这是岭头村致富的宝贵机会,即使是大海捞针也要找到茶穗。许木溜带人在岭头村附近山上新栽的茶苗中逐株辨认,经过两年的寻觅,终于在俗名“捆龙仔”的山坡上,找到一株性状与原古茶树酷似的茶穗。许木溜如获至宝,赶紧安排村民扦插扩种,最终培育出能够批量种植的优质茶种。1989年,带领村民致富的许木溜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如今,那棵曾生长于红色沃土的古茶树成为岭头村人民的致富树,不仅扩种至饶平县,造福全县人民,还为周边省市带去了振兴乡村、走上致富道路的新思路。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9月1日 总第4030期 第三版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