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丝路风情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丝路风情

渭水汤汤

发布时间:2024-02-21 08:45:09  作者:汪海洋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浏览次数:

对于西北人来说,喜欢水,是从心底里的喜欢。这种喜欢程度不亚于南方人喜欢高山、戈壁、草原,是一种神奇的向往。

对于出生在西北的我而言,从小到大,不仅常常与大山为伴,更有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渭河,永远滋润着每一位渭水儿女的心田。

伫立陇西渭水南岸,看绚丽的灯光倒映出一派梦幻,想想眼前并不存在的苍苍蒹葭,心灵溯洄、溯游河之东西,纵横千里,穿越万年。

从此,往西有渭源鸟鼠山,往东有秦安大地湾。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渭源鸟鼠山品字泉,东流横穿陕西渭河平原,至潼关汇入黄河。

多年前,曾探访过渭水源头。在鸟鼠山麓,有一古庙“禹王庙”,庙前不远处就是渭水源头品字泉。当时禹王庙已经破败欲倾,品字泉也将干涸。据说禹王庙始建于西周初期,历经两千多年风雨,屡毁屡建,现存禹王庙修葺于清光绪末年。前几年,当地鼠山村人多方募集资金,修复了禹王庙,使文物古迹得到了保护,也突出了品字泉作为渭水源头的纪念意义。

《山海经》称:“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渭源县的名称也是与渭河源头相关。《尚书·禹贡》:“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与各个民族的早期传说一样,中国古代也经历了一次大洪水时期。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水患,足迹直至渭水源头,可见当时渭水是一条大河,黄河水患与渭水密不可分。禹王庙当然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站在此处,仿佛听到了几千年前的滔滔洪水,看见了大禹率众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忙碌身影。

宁静的夜晚,眼前的渭水无语东流,我的思绪也随之而东去。它的第一大支流葫芦河从静宁蜿蜒南下,经庄浪,到秦安汇合了清水河,一路向东南,在天水三阳川汇入渭水。这条伟大的河流流淌在古成纪大地上,也不知流过了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年。在它的滋养下,女娲部落、伏羲部落相继产生,绵延发展。葫芦河和渭水交汇处有卦台山,是伏羲一画开天之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华夏文明之光在这片神奇的陇中大地上生发。

虽然大地湾消亡了,但大地湾文化并没有消失,几千年时间里这一最初的原始文明沿着渭水河谷向东迁移扩散到渭水中下游和黄河流域,从而孕育出了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又回头沿着渭水河谷向西,影响了渭水上游直至洮河流域以及更远地域的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兴盛繁荣就是最显著的例子。

马家窑彩陶是彩陶发展史上的艺术巅峰,那曼妙的器形、精美的图案令人惊叹不已。马家窑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那时还没有文字,只有各种纹饰图案附着在形态各异的陶罐上,这些纹饰图案就是先民的语言,这些语言与先民对生殖崇拜、农业生产、捕鱼狩猎、天地认知等相关。渭水上游的陇中是彩陶的故乡,这里广阔深厚的黄土在史前最适合烧制彩陶。黄土的细腻温润,洮渭之水的含情脉脉,注定了彩陶的温婉迷人。

就是这条汤汤渭水,为陇右广大地域带来了繁荣昌盛。直至安史之乱前,“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物阜民丰。这条渭水通道,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历代中原王朝经营大西北、经营西域的重要地带。实际上,这条通道也被称为史前丝绸之路,也就是在史前、在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之前已经有这样的通道。起先人类的足迹总是沿着河谷地带行进,在史前漫长的岁月里,文明的传播,人口的迁移,早就在渭水河谷踩出了一条便捷的道路。

白马驮经,翩翩西来,丝绸古道,云蒸霞蔚。佛教遗迹也遍布丝绸之路甘肃段,最西边有敦煌莫高窟,渭水上游段有武山水帘洞、甘谷大像山、天水麦积山等著名石窟群。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渭水上游,说来话长。站立渭水岸边,跟随渭水的脉动而神游,抚今追昔,思绪万千。《秦风·蒹葭》产生于秦人的故乡渭水上游段,两千多年来,这一片蒹葭及其水域就荡漾在我们民族的血脉里,成为一道经久不衰的旖旎风光。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承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