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坚持强基固本 推动档案工作创新发展
近年来,漳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和“三个走向”目标任务,更好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履行档案工作职能、创新档案服务举措、完善档案工作机制,推动全县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党管档案”,理顺档案管理运行机制。健全完善与新修订档案法实施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全县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工作清单》,督促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制定档案分类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全面完成档案主体资格证换证,有效提升档案治理现代化水平。健全完善局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行政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等工作,不断提高局馆协同能力水平。
二是聚焦“依法治档”,推进业务规范有效建设。探索建立与保密、应急、人社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协调工作机制,先后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13次,有效督促整改馆库建设、保密管理、档案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档案领域“放管服”改革,科学设置档案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完善办事指南和具体流程,规范清理精简档案利用证明材料8项,不断提升档案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积极推进机构改革档案处置,督促乡村振兴、综合执法、社会工作和信访等涉改领域规范交接档案,防止档案无序交接、管理混乱。
三是注重“智慧建设”,提高档案开放共享程度。推动档案工作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逐步建立以档案数字资源为主导的档案资源体系,组织全县15家单位购买数字化设备,督促配备防磁柜等设备,对馆藏、室藏档案数据异地异质备份,累计完成档案全文扫描2242卷1884件386785幅。创新成立档案利用服务党员示范岗,确定专人专门负责档案查阅利用,积极开展档案网上查阅服务,共接待各类档案查阅利用者1600余人次,查阅各类档案资料556卷、223件,有效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规模、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步提升。
四是完善“资源体系”,记录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创新开展档案文化创意作品开发,编纂报送《朝三暮四的盐价》《档海拾贝》等文史资料,完善《漳盐春秋展》内容,更换增加照片15张、实物3个。优化档案资源素质和分类结构,推动档案馆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在档案文献方面加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成果共赢,全面收集重大战略、重大活动、重大工程、重大会议档案资料,完成“7·22”岷漳地震灾后重建、疫情防控、县级脱贫攻坚等档案整理归集,逐步增大专业档案、民生档案占比,深挖档案背后的历史属性和文化属性,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确保用活档案、讲活历史、服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