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档案数字化赋能智慧城市:国家信息中心专家组莅临敦煌市档案馆开展“十五五”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规划调研
9月24日,大数据中心联合国家信息中心专家组,与敦煌市档案馆围绕数字档案馆建设召开专题座谈会。双方以“十五五”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规划要求为核心锚点,深入交流档案数字化运行实践成果、民生服务实效及未来发展路径,为推动档案数据深度融入城市数字生态、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凝聚共识。

座谈会伊始,敦煌市档案馆负责人从“资源建设、技术架构、管理效能”三个维度,系统阐述数字档案馆运行现状,充分展现其在城市数据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在资源建设层面,通过“存量档案数字化”与“增量档案电子化”双轨并行策略,目前已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90%,档案信息资源总量突破7TB,涵盖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婚姻档案、照片档案等多个门类,为智慧城市建设构建起多维度、全覆盖的档案资源数据库,夯实数据底座。技术架构方面,重点介绍“三网一库”安全体系的运行实践——通过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物理隔离与权限分级管理,有效保障档案数据安全,为数据要素安全流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让档案数据走出库房、服务群众”成为本次座谈交流的核心议题。敦煌市档案馆围绕便民服务成效展开详细介绍,明确当前已依托馆藏利用系统,实现婚姻登记、工龄认定、土地确权、房屋改造等高频查档事项的数字化查询与利用,大幅缩短群众办事时间,切实提升服务效率。在电子文件管理领域,目前已实现OA系统生成的电子文件及流转信息等元数据,通过数据接口无缝推送至数字档案馆政务网平台进行在线归档。不过,受制度规范完善程度、OA系统使用深度等因素影响,该功能暂仅在15个试点单位推广,后续将进一步优化制度、深化推广,推动电子文件在线归档全覆盖。
结合“十五五”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规划要求,双方就档案数字化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入研讨。敦煌市档案馆负责人结合北京市昌平区数字档案馆等先进地区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敦煌数字档案馆未来两大核心突破方向:一是全面推进电子文件在线归档,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深化系统对接,实现各单位电子文件归档“全流程线上化、管理规范化”;二是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探索AI在档案整理、检索、开放审核等环节的落地,以技术创新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智能化水平,助力敦煌智慧城市建设迈向新台阶。
此次专题座谈会不仅系统梳理了敦煌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更清晰锚定了“十五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为档案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搭建了沟通桥梁。敦煌市数字档案馆将进一步打破数据壁垒、释放档案价值,既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档案服务,也为敦煌智慧城市在数字治理、文化传承、民生保障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档案动能”,推动“数字敦煌”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馆局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