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成果
一
档案治理体系建设全面加强
始终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行“局馆协同联动”工作模式,不断健全局馆联席会议、局馆要事会商等制度,工作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档案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内容中,做到与其他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档案法》及其实施条例、《甘肃省档案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6.9国际档案日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档案法律法规资料、现场解答群众咨询等方式普及档案基本知识,社会公众档案意识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档案行政执法人员队伍建设,27名同志取得档案行政执法证,组织开展档案执法检查40余次,检查立档单位1250个,鉴定短期档案9270卷,450卷调整为永久卷,8820卷移交保密局进行了集中销毁,档案法治建设持续推进,依法治档水平不断提升。加强重点领域档案工作监管,开展精准扶贫、疫情防控、抗震救灾等重点档案收集整理指导1491次,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104个,全州县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业务测评规范性档案馆达到100%。

2025年3月6日,临夏州召开档案局长馆会议
二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稳步提升
坚持做好依法接收到期档案工作,全州“两类”档案已全部接收进馆,机关档案“三合一”制度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林权档案移交进馆如期完成。持续加大档案征集力度,扩大档案接收范围,全州各级档案馆共接收档案14万余卷36.66万多件,比“十三五”末增长19%,档案馆藏资源日益丰富。临夏名人张质生723卷家庭档案、临夏籍将军鲁瑞林个人档案350册、《临夏大辞典》送审稿(五卷本)和电子文本、县市志书20册入藏州档案馆,临夏县档案馆收集了《双城宋氏家谱》《梁家山宋氏家谱》等民间史料共计76本,临夏市档案馆征集到毛主席纪念章等一大批档案资料,档案资源收集工作不断深化,馆藏档案结构持续优化。

2025年4月28日,临夏州档案馆举行宋文明先生珍藏书籍
三
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持续优化
全面落实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解密和开放审核有关制度,将档案查询利用服务融入了区域内的“一网通办”服务体系。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庆祝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等重要时间节点、重大纪念活动中,整合红色档案资源,推出了《档案-临夏记忆》《临夏荣誉档案》等档案文献精品和“兰台瑰宝 光耀河州”等红色档案展览,全州各级档案馆共出版编研成果26种,举办以“四史”为主题的展览16个,档案文化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各级档案馆面向社会公众全面开放,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公布开放档案目录,建立联合开放审核协同机制。“十四五”期间,全州累计接待查档人员13331人次,查阅各类档案55398卷(件),为工龄查考、提拔任用、学术研究提供了原始凭据。永靖县三条岘乡被列为全省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乡镇,档案工作服务基层治理效能作用凸显。

2024年11月1日,临夏市第三中学参观临夏州档案馆展厅
四
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始终把档案安全作为基础性、底线性任务常抓不懈。地方政府投资建成临夏州档案馆(新馆)并顺利投入使用,安全设施设备更新升级。各级档案馆建立健全库房管理、安全保卫、安全巡检、消防安全值班等各项工作制度,完善档案库房“十防”及档案应急预案,档案安全管理责任不断靠实压紧。经常性开展档案安全保密教育和消防应急演练,扎实开展档案馆库安全、档案实体及信息化数据安全等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监管,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的绝对安全。

五
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强
严格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要求,持续推进档案“双套制”进馆工作,州档案馆、永靖县档案馆采取提供馆内场所、设备和技术指导安排立档单位进馆开展数字化的方式,缓解馆藏档案数字化率低的问题,各级档案馆全力开展信息化工作。预计2025年底,能够如期完成国家综合档案馆应数字化率达80%、民生档案数字化率不低于75%目标任务。临夏州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正在积极筹备谋划中。

临夏州档案系统数字化业务竞赛
六
档案人才建设初见成效
“十四五”期间,通过集中授课、网上交流、现场实操等多种形式开展全州档案业务技能培训,首次在州城投建设集团举办企业档案业务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州档案数字化业务竞赛,举办“兰台学堂”讲业务传经验促提升活动,组织业务骨干先后赴兰州、张掖、甘南等市州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做法。通过狠抓素质提升和业务培训,临夏市档案馆、康乐县档案馆被授予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3名档案工作者被授予全省档案工作先进个人,1名档案工作者被授予全省党委办公系统先进个人,1人入选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1 人入选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在2024年甘肃省档案学术论文征文评审中获得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




馆局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