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档海拾珍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海拾珍

左公柳诗话

发布时间:2012-11-14 18:24:00  作者:佚名  来源:科技教育处  浏览次数:
  
  缘缘堂主人曾绘制过一幅画,名为《翠拂行人首》,依依垂柳之下,并坐姊妹俩,正静静凝望远方,柳丝轻拂着云鬓,委实好看!由此联想到《点石斋画报》中题为《甘棠遗泽》的"左公柳”画,驿道两旁,绿荫葱笼,那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经典话语,即刻闪进我们的脑海。

  "左公柳”已不单是一种自然景物,或许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说它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当不为过。正因如此,作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它也成为审美的象征。

  最著名的应推杨昌浚那首吟颂左宗棠的诗:"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系《嘉峪关》七绝两首之一,气势豪迈,高唱入云,影响颇广。但其作者、题目和文字,历来说法不一。如民国时期著名记者范长江在其《塞上行》中认为,此诗为左宗棠自作,还有张扬明在《到西北来》中也持此说。更值得商榷的一是,当代青年学者王开林在新近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将此诗的著作权判归陈迪南,并称曾目睹到陈的遗稿,首句当为"大将筹边未肯还”云云。

  清代诗人萧雄,字皋谟,湖南益阳人。清同治季年西域用兵,参都统金顺、提督张耀戎幕,往还三次,历数十年。著有《西疆杂述诗》四卷,对新疆地理风俗人事各项,叙述綦详。其中一首吟到"左公柳”,诗云:

  千尺乔松万里山,连云攒簇乱峰间。
  应同笛里边亭柳,齐唱春风度玉关。

  对新疆天山地区种植"左公柳”的情景,诗的自注中作了如此记载:"左文襄公檄饬湘楚诸军,各于驻处择低洼闲地,搜折树枝,排插为林。方及数年,已乎蔚然深秀,民甚德之。皆榆柳也”。

  当代诗人吟颂"左公柳”的诗词更是不少。著名词人张伯驹在其《杨柳枝》中这样写到:

  征西大将凯歌还,种树秦川连陇川。
  绿荫多于冢上草,春风一路到天山。

  著名诗人袁第锐,在其《边塞新咏》组诗中称颂到:

  众口谁言可铄金,左公杨柳尚成阴。
  一从弭却硝烟后,坦荡通途直到今。

  并加自注说:"左公柳,清左宗棠入新时沿途所植,今尚有存者,为国家保护文物。”

  上述诗章,或借史抒感,评论人物;或托物寄兴,关注生态,各具风格,从不同侧面展示出一幅幅"左公柳”的生动画卷,正如陈乐道七律《春柳》所云:

  左公遗爱问谁怜?望里春云罩碧烟。
  千种离思萦别渚,万条吟绪托吹棉。
  浓遮关塞停征马,翠拂楼台忆锦年。
  看取神州新画幅,河山染绿浩无边。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