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浙东盐场职工的自述
战后复职申请“自述”记录历史
抗战期间,尤其是1941年宁绍战役爆发后,以往盈利极为可观的浙东地区诸盐场,在日寇的侵扰下处境日益艰难。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的海盐,是日军重点抢占的对象,因此宁波、绍兴地区各盐场相继沦陷,位于宁波象山的玉泉盐场也在石浦一带沦陷后被迫转移至台州,与位于宁海县的长亭盐场一并在宁海、三门等地继续生产和抢运海盐以支持抗战。
然而,1944年日军攻占浙江腹地,导致盐斤内运销路受阻;同时,随盐附征的“国军副食费”(每斤盐收取10元)政策出台,导致盐价激增、私盐泛滥,浙东盐场外销更加困难,再加上盐务机构发生调整,于是,1945年玉泉、长亭两盐场开始大幅裁员。在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的背景下,这次裁员导致不少职工的生活陷入困境。数月之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沦陷区随即光复。而随着旧盐场的恢复,又需要大量职员开展工作,于是两浙盐务管理局下发人事调整文件,原文称: 本区人事调整业已完竣,调后遇有空缺,可酌予复用旧员。该属以前遣散员司中凡曾考试及格补□在职时品绩确属优良,且可随时招致者,仰该场(局)长查明迅将姓名及其过去品绩暨现在通讯地址列单呈局,以便需要时择优酌情复用。
该文件发布后,被遣散的员工旋即一一申请复职。现保存于宁波市象山县档案馆的浙东海洋盐业档案中收录他们的复职申请书,这些叙述了其个人和家庭在抗战后期境遇的申请书,成为抗战时期重要的个人自述,反映了时代洪流下普通人的命运。
战时护仓有功 失业养家无门
1942年,邰伟仁经考试及格成为在编职员,在长亭盐场和玉泉盐场供职超过7年,裁员前担任海游储盐仓仓管员,后失业。1946年12月7日,他在复职申请书中自述了1945年6月日军袭扰三门县时的经历:
时值圣战,地处前线,工作不无艰险。去年六月,敌寇流窜三门,时职任海游储盐仓仓管员,斯时仓存盐斤达七千余担之多,蔡前场长书麐以职平日服务忠诚,处事有方,特派职督率仓夫两名,于仓之附近徘徊守望,并授以权宜应变。而敌军窜入海游,职等艰险备尝,几遭不测,蜷伏山涧达数昼夜,精神疲惫,视若非人。嗣后敌退返署,禀告场座,全仓无恙。经呈奉前温台分局转呈管理局,曾蒙记功一次,以后益自奋勉,冀图报效。
1946年12月7日,邰伟仁关于其在抗战期间保护盐仓过程的自述。
在日军侵略期间,邰伟仁不畏艰险,冒死守护盐仓,被记功一次,但即便有功,他当年仍因“人事紧缩”而被裁遣。后因场长专门申请,他得以留任番东西场务所临时秤手,可这一工作仅持续3个月,期满后即失业。邰伟仁自述称:“历年廉俸所得,仅堪维持生活,以往毫无余蓄,今兹一旦惨遭失业,流落异乡,告贷无门,全家老幼势将坐以待毙。”失业对邰伟仁和他的家庭而言,是压在头上的一座大山,而这不过是日军侵华战争扬起的一粒时代微尘。
工作能力出众 滞留家乡难回
1936年,吴文成以考试第4名的成绩被两浙盐务管理局录用,并派至玉泉盐场担任司秤员,后又担任象山杉木洋支局副监秤员,1941年被调入位于石浦镇的玉泉盐场公署专职办理盐民贷款及盐斤统计。同年,宁绍战役爆发,吴文成称:“同年四月,敌陷石浦,产区陷落,随局忍痛撤退,颠沛流离,备尝艰苦。”在抗战相持阶段,两浙时局相对好转之后,玉泉盐场在三门县海游镇设立流亡场署,收购定海、岱山一带的流散海盐,于是,吴文成继续在海游办公,其后担任主管人事的一等事务员,并一度兼理总务课长的职务,足见他工作能力出众,然而亦未能免于失业。他在自述中写道:
十月间,因母病告假旋里,时值敌军流窜新、嵊,沿途盗贼蜂起,交通阻塞,未克如期销假,坐是奉准资遣,闲居在家,迄至今春,一再遭受伪军洗劫,物资损失殆尽,生活艰苦,无以复加。
吴文成回家乡绍兴照顾母亲。然而,1942年日军侵略至新昌、嵊县,阻断了他返回盐场的道路,导致其无法按期销假,只得失业在家,其间又多次遭遇伪军劫掠,生活雪上加霜,直至1946年1月,才得以申请复职。
返乡探亲被俘 脱险返工失业
另一位名叫孙士谋的失业职工,遭遇更加坎坷。他是嵊县人,1942年7月由余姚盐场调任至杜渎盐场公署。在这期间,他远在家乡的亲属身患重病,发电嘱咐其尽快返回。随后他办理了请假手续,返回嵊县县城家中。不料,日军在此时攻陷嵊县,他即刻携患病亲属到农村避难,销假日期临近,只得冒险前往单位销假。据他自述:
当时职即日遄返杜场销假服务,不意行至东阳巍山途中,为敌人俘虏,拉充苦役,至义乌、萧山、绍兴一带,终日风霜露宿,体不胜任,乃染重病,始遭遣弃,几殆于危。旋幸经善人舟送返嵊,当于卧病间叠函场署,沥陈经过,请求续假。奈当时交通邮电完全阻塞,均未能递送。何如一病经年,深为憾事,于三十三年间复冒险冲出敌人封锁,径天台、临海而驰奔海门,重睹天日。
1945年8月20日,孙士谋关于其在抗战期间被俘经历的自述。
孙士谋被日军俘虏并充当苦力,因生存环境恶劣几乎病死,由于无法与单位取得联系,最终在1944年病愈后冒险经山路逃往海门。虽然找到组织,却因长时间不返工而被停职。他随后多次汇报遭遇,并申请复职,又因人事缩编而无法成功,以至“一家数口失业日久,处境艰苦”,直至1946年抗战胜利后浙东各盐场重组建制,他才获得复职的机会。
浙东海洋盐业档案收录了大量普通职工的自述材料和单位调查文件,其中关于盐场职工因受抗战影响而损失惨重的记录比比皆是,如有的职工“家乡沦陷,产业荡然无存”,有的“故乡沦陷,损失甚巨,流浪浙东七年以上,证件又失,行李衣物被劫三次”,有的“家乡沦陷已久,家中情况不明”,等等,这些第一手材料均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罪证,对研究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12月6日 总第4222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