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档海拾珍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海拾珍

驱走黑暗 迎来新生 ——1949年1月,古都北平和平解放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5-02-11 16:27:56  作者:张文友 王 溪  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浏览次数:

1948年,为解放华北全境,在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胜利发展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从11月23日起,提前结束休整,取捷径挥师入关。之后,与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一道,于29日发起平津战役。

北平是文化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为了既能歼灭敌人,又能较好地保护城市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中央军委作出精心筹划,把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巧妙地结合起来,争取北平和平解放。随后,我军先用“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办法,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之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接着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发起攻击,在12月下旬连克新保安、张家口。

1949年1月10日,华北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华北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致平津前线东北人民解放军暨华北人民解放军全体同志的慰问信。

1949年1月,我军兵临北平城下。随着春节的临近,华北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华北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于10日向平津前线致信慰问:“我英勇无敌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完成东北全境解放的伟大任务之后,以排山倒海之势长驱入关,与我华北人民解放军,在平张线上胜利会师,于极短的时间内,歼灭了近十万蒋傅匪军,解放了张家口、唐山、通州等数十名城、重镇及广大乡村,完全控制了北宁、平张、平承、平汉北段等铁路干线,把华北匪军残部团团围困在北平、天津、塘沽三个孤立据点之内,所有这些辉煌胜利,已将全华北人民卷在最狂热的欢欣鼓舞中,他们到处传颂着你们在平津前线的战绩,并引为无上的光荣。值此春节,我们代表全华北人民向你们致亲切的慰问和敬意,特别是对于东北人民解放军不辞劳瘁,千里远征,来协助解放华北人民,我们表示热诚的欢迎与格外的敬意。”这封充满鼓舞及节日色彩的慰问信,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指战员的革命斗志。后来,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副政治委员刘西元在《东野三纵战平津》一文中回忆:“大家摩拳擦掌,求战情绪高昂,……战士们都订出了个人立功计划,相互之间还写挑战书、应战书,气氛非常活跃。从各级指挥员到广大战士,都已作好充分准备,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各部队就勇猛出击,一举解放北平。”我军勇猛的气势威慑住了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傅作义部。此时,他们已成“惊弓之鸟”。最终,在军事斗争和政治争取的强大攻势下,傅作义决心顺应人民的意愿,命令其部出城听候改编。1月31日,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为庆贺北平和平解放,平津前线总前委决定于2月3日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并指定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作为代表之一参加。消息传开后,战士们无比激动,纷纷表示,一定要漂漂亮亮地进北平城。他们把武器擦了一遍又一遍,一支支钢枪锃锃闪亮;军容整了一次又一次,个个英姿勃勃。2月2日晚,大家更是兴奋得睡不着觉,急切地盼望着那个庄严时刻的到来。

解放军入城仪式路线图


2月3日上午10时,随着4颗信号弹腾空而起,入城仪式正式开始。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古老的北平城在此刻沸腾起来。在雄壮有力的进行曲中,以3辆装甲车为前导,从永定门驶进城内,后面紧跟着浩浩荡荡的机械化部队,依次是:“100多辆卡车组成的摩托化步兵,以汽车牵引的炮兵部队,包括各种型号坦克的装甲部队,以及英姿飒爽的骑兵部队。”城内,人们也欢呼着、雀跃着。

下午3时,3纵迈着整齐的步伐从永定门入城,4纵英姿飒爽地从西直门入城,这两支曾多次并肩作战的兄弟部队,在这庄严的时刻又走到了一起。他们高兴地相互招手致意,道路两旁的群众也欢腾起来。据当时参加入城仪式的刘西元回忆:“我随着威武雄壮的队伍阔步迈进城门的时候,心情是多么激动啊!多少年,我就一直向往有一天能够亲眼看看这座古老的城市,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然而,我怎么也想不到第一次进北平城竟是这样一个庄严而又热烈的场面!凝望着高大的城门,宽阔的大街,欢庆的人群,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几百年来,封建帝王的黑暗统治,反动军阀的你争我夺,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使北平这座古城受尽磨难,饱尝艰辛。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终于驱走了黑暗,迎来了新生。……当我们昂首阔步通过一向被帝国主义称为‘禁地’的东交民巷时,心中更加感到格外自豪。帝国主义任意屠杀中国人民,践踏中国领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一天,口号声、鞭炮声、歌声,汇成一曲胜利的交响曲,在北平上空回荡。

文中所示档案资料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藏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