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甘肃记忆

金城 | 梨园中的绝技——天把式

发布时间:2019-07-25 10:05:25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把式也作“把势”。

一方面指武术的架式,诸如抓缚衣袖,做个把势模样。另一方面指老手;行家。

在兰州,就有这么一群人被称为“天把式”。

他们脚踏一根长达十多米状如蜈蚣的独木梯子,依靠云梯和戗杆在与树冠同样的高度,从事着梨树养护、果实采摘等活动。“天把式”梯子设计简单、古朴,但精巧、实用,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天把式”是勤劳的果农在梨树管理劳作中的创举,是300多年农业生产先进经验的积累和结晶。

2008年“天把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u=3475015163,1933053707&fm=173&app=25&f=JPEG.jpg

                                                          “天把式”架着独木梯修剪古梨树 (图片By沈丽莉)

对于在梨园长大的孩子,小时候的记忆中一定少不了“天把式”的身影,“仰视”着“天把式”在梨树枝头穿梭,惊叹于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操作”!因这一项独特的记忆而深深地爱着故土。

成为一个好的“天把式”需要一定的胆量,要有登上天梯的勇气;成为一个好的“天把式”还需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可以在十多米的高处依据天梯的倾斜程度进行调整,完美的把握平衡。

“天把式”多流行于皋兰、西固民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天把式”不仅是体力活儿,更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活儿。

皋兰的“天把式”以什川为最。在“国家级生态乡镇”、“世界第一古梨园”皋兰什川梨花园,一棵棵古梨树铁干虬枝,状如游龙。虽老郁虬劲仍百媚千娇,黄河水缠绕半岛徐徐流淌。

u=2720537530,1727757378&fm=173&app=25&f=JPEG.jpg

                                                        有些古梨树要三人才能合抱 (图片By沈丽莉)

“天把式”操作天梯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天把式”使用时要先反复的检查云梯的脚蹬、推摇是否结实,再看两根戗杆最上面的绳套是否完好。

然后确定第一次架梯子的位置,第一次的位置要找准了,后面的采摘相对容易一些,采摘的速度也就快一些。

当“天把式”确定好位置后,便可以在旁人的协助下先将云梯竖起来,一只手抓梯子上面的一只脚蹬,用另一只手抓梯子稍下一些的脚蹬,深吸一口气,接着梯子就被他稳稳地提起来了。

将云梯缓缓移动,不偏不斜放到预定的位置。

然后抓起梯子平行的脚蹬,提高后使劲插向地面。因为梯子的最下面是楔子状,当梯子的重量加上人施加的力量,梯子最下面将近四寸的长度就被插入地面了。

接着扳动梯子的两个平行脚蹬,让梯子朝着梨树倾斜,“天把式”自己则朝梨树外倾斜,和云梯之间有一定的角度,便于下一步工作。下面的人拿着戗杆套在云梯中部的脚蹬上反向支撑,一边一个,戗好后戗杆的最下面要用脚踩踏几下,戗杆底部就会陷进泥土。两根戗杆和梯子形成一个面,梯子不用人扶着就可以稳稳地架在梨树旁边了。

“天把式”在“提、挪、蹾,戗”中架好梯子,上到预定的位置。然后将带有木钩子的绳子一头缓缓放到地面,下面的人将筐子挂在钩子上,“天把式”再缓缓拉上去。

u=969656820,4053661066&fm=173&app=25&f=JPEG.jpg

                                                        “天把式”修剪古梨树

在云梯上面,“天把式”要么对古梨树进行查看,要么喷洒农药,要么修剪多余的树枝,要么在梨果成熟的时候进行采摘。

有时,为了摘到较远一些的冬果梨,“天把式”在云梯上侧着身子采摘。有时,他又上到比戗杆还要高的位置采摘,让人看着胆战心惊。

整套动作需要有娴熟的技术,一气呵成。要是熟练的“天把式”做起来就轻松一些,要是初学者,光搬几次梯子就大汗淋漓了。

如果古梨树缺乏灭虫等措施,就会逐渐变黑,染上“梨木虱”等虫害,再不养护,不出三四年,就会干枯死亡。

梨园里的人们依仗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独特木梯——“天把式”,将古梨树养护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但由于各种原因,“天把式”已经越来越少,据什川镇政府统计,古梨园所覆盖的4个村仅有不到百人,年轻人宁愿到外地务工,也不愿意学这门绝技。

u=2470960144,905500567&fm=173&app=25&f=JPEG.jpg

                                                       “天把式”摘冬果梨 (图片By孙菊英)

“天把式”一年四季奔波于果园中,乐此不疲重复着同样的农事,让热腾腾的地气从汗水里蒸发出来,因为他们心里时刻装满了对来年的希望,眼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

“天把式”身上不仅仅体现着古人的智慧、娴熟的技术和持久的体力,还有像哲人一样的处世思想、像诗人一样的浪漫情怀。

本文由兰州发布整理自甘肃日报、兰州日报、网络等

编辑:茉莉芦苇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