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档案馆“庆祝建馆65周年”优秀文化作品展播】诗歌篇
今年是甘肃省档案馆建馆65周年。为营造庆祝建馆65周年的浓厚氛围,全面展示我馆档案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发挥好文化宣传作品的示范引导作用,激励广大档案工作者、文艺爱好者、新闻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讲好档案故事,我馆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庆祝建馆65周年”优秀文化作品征集活动,现将征集成果进行展播,今天为大家带来诗歌篇。
诗 歌
档案为证,为新时代的甘肃写下鎏金的辉煌篇章(组诗)
一
翻阅那些泛黄的档案,你会发现
这目光里的甘肃大地,发生过着怎样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 奋斗的手脚为笔,蘸着汗水与智慧的墨 顺着梦想勾勒的蓝图,在这甘肃大地上 书写下一部部辉煌的新篇章 用一个个崭新的梦想 唤醒这甘肃的一寸寸大地 也喊醒这甘肃的一个个人心 你看,这甘肃的蝶变与崛起里 每一个甘肃人,都在风流地演绎 都是醉美的主角儿 二 始终坚持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即使在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之后 依旧留下这一地的生态风景 绿水青山的风光,鸟语花香的时光 山清水秀的诗情画意里 不仅仅藏着这甘肃人民那幸福的日子 更加孕育着他们那璀璨辉煌的美好未来 顺着这甘肃的绿水青山的生态风景 甘肃人民,一定能获得那个金山银山般的璀璨未来 档案为证,这些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例证 三 在新时代的甘肃啊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即使是高耸入云,却依旧向着更加高远的天空 在疯狂拔节,是啊 梦想无止境,奋斗与拼搏无止境 辉煌与成就,当然也就是同样的无止境了 如网的道路,勾勒出这甘肃的未来新蓝图 架起现实与未来的桥梁 秦岭智慧勇敢的甘肃人民 用奋斗的脚步,和未来精准链接 四 如今的甘肃啊,是经济强百姓福生态美 用这“亚洲最佳旅游地第一名”“国家级生态农场”等荣誉称号 擦亮自己那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新名片 为这甘肃吸引来的是资金人才项目的一次次汇聚 用自己诗情画意的生态风光,用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激情如火 开始在这甘肃大地上的新一轮梦想成真的大气演绎 目光里的一次次蝶变,和那一组组不断攀升着的数据 以及这一个个甘肃人民那不断提升着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就是最好的例证,为甘肃写下那鎏金的新篇章 新时代,新思想,新气象,新辉煌 在这新篇章里,为这甘肃的人世间 金质而高贵的风雅抒情,以甘肃省档案馆建馆65周年为新契机 档案为证,一个个的甘肃档案人 继续承担起自己那收集保管、信息加工、宣传教育 和利用服务“四位一体”的重担 在新时代的辉煌事业里,为蝶变甘肃腾飞甘肃崛起甘肃 记录下大气磅礴的鎏金新篇章
作者介绍:路志宽,自由撰稿人,在《诗刊》《作品》《上海文学》《星星诗刊》《扬子江》《散文诗》《橄榄绿》《读者》《散文》《野草》《星火》《奔流》《骏马》《美文》《火花》《阳光》《小说月刊》《人民日报》等发表作品4000余篇,入选150余种年度选本。
档案馆的每一卷每一页都在讲着故事(组诗)
1.夜晚的档案馆里似乎有金光闪闪
在夜的帷幕轻轻垂下, 甘肃省档案馆,古籍的家, 万籁俱寂,星光微瑕, 金光忽闪,穿越时空的画。 唐代《金刚经》轻启尘封的梦, 《大宝积经》细述着古老风韵, 字里行间,智慧的金线编织, 在月光下,历史低吟,韵味无尽。 三十二万卷,沉睡的宝藏, 在夜的深处,静静发光, 每一卷都是时间的诗行, 讲述着,那些被遗忘的辉煌。 资料三万七,故事绵长, 在档案馆的静谧中,金光徜徉, 不是幻觉,是文化的光芒, 照亮夜色,让心灵飞翔。 这金光,是知识的辉光, 是历史的回响,文化的香, 在夜晚的档案馆里,静静绽放, 让人间,多了一份厚重与向往。 每一抹金光,都是先贤的智慧, 在夜的深处,与未来对话, 甘肃省档案馆,文化的灯塔, 在金光中,守护着华夏的诗与画。 2.住在你的档案馆里是一件荣幸的事 在知识的森林深处, 有座静谧的智慧宫殿, 甘肃省档案馆,我们的新家, 藏书万卷,故事绵延。 住在你的档案馆,是种荣幸, 温湿度传感器,细心呵护每一卷, 如母亲的手,温柔且坚定, 让古籍安然,岁月静好,无恙无损。 消防报警,气体灭火,守护着宁静, 安全保卫,监控系统,昼夜不息, 在科技的庇护下,文化得以延续, 每一份档案,都是时间的见证。 计算机网络,楼宇管理, 现代与古韵,交织成诗。 住在你的档案馆,是种幸福, 与知识为邻,与智慧共舞。 在这里,每一页都藏着故事, 每一卷都记录着历史。 住在你的档案馆,我感到荣幸, 因为这里,是文化的摇篮,智慧的源泉。 我愿化作一缕微风, 轻轻拂过每一卷古籍。 住在你的档案馆,是种荣幸, 在知识的海洋,自由航行。 3.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你是桥梁和纽带 在时间的长河里,你静默矗立, 甘肃省档案馆,历史的守望者, 每一卷古籍,每一页资料, 都是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文化的纽带。 你收藏着历史的车轮,时代的风云, 让前人的智慧,在今日仍能回响。 在你的怀抱,每一字每一句, 都是先辈的馈赠,是历史的歌唱。 在你这里,过去与未来相遇, 古籍与现代科技,对话无界。 库房的温湿度,被传感器温柔守护, 消防与安全,让每一卷都安然无恙。 利用与保管,是你永恒的旋律, 让知识得以传承,让智慧得以延续。 你是桥梁,让过去与未来, 在文化的长河中,自由穿梭,无阻无碍。 甘肃省档案馆,你的存在, 让历史不再是尘封的往事, 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史诗, 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你是桥梁,你是纽带。 你让时间的河流,有了方向, 让文化的脉络,得以延续。 甘肃省档案馆,你是一座灯塔, 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指引着方向。 在你的守护下,我们得以回望, 也让未来,有了更加璀璨的光亮。
作者介绍:伍尚晓(本名戚万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
档案:时光的守护者
在历史的长河中徘徊,
寻找那些被岁月遗忘的故事。
甘肃省档案馆,如一座灯塔, 照亮了过去与未来的航线。 六十五载风雨兼程, 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辉煌。 一页页档案,是记忆的碎片, 拼凑出中华民族的壮丽画卷。 走进那安静的库房, 感受历史的气息在空气中流淌。 古老的文献,诉说着往昔的荣光, 尘封的照片,定格了瞬间的永恒。 档案工作者,你们是时光的守护者, 用细心与耐心,呵护着每一份珍贵的记忆。 你们的努力,让历史不再模糊, 让后人能够追寻先辈的足迹。 档案文化,是传承的火炬, 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让我们珍惜这份宝贵的财富, 为档案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介绍:王洪仁,笔名:方山青松,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诗歌网、中华诗词学会认证诗人,永仁县苴却文艺苑会长。
认识你——致档案管理员
春桃认识你,
夏荷认识你, 秋菊认识你, 冬梅认识你。 我认识你, 他认识你, 档案管理员, 我们都记住了你。 岁月里, 高举的大旗。 风雨中, 挺进的步履。 开明立档, 存凭、留史。 一句如山承诺, 深刻心底。 源溯百年, 行程万里。 阔步走四方, 广泛细搜集。 开放兴档, 铺天卷地。 一个铮铮誓言, 永远铭记。 精心缩微扫描, 认真编纂整理。 仔细鉴定甄别, 严谨管统计。 求是治档, 毫剖芒析。 一副责任重担, 稳稳挑起。 为新跨越管档, 为全社会守史, 为老百姓服务, 为大发展给力。 创新强档, 不懈进击。 一种神圣使命, 坚定不移。 档案室重叠着—— 你辛勤耕耘的足迹。 卷宗内荡漾着—— 你与公众间的浓浓情意。 提供档案支撑的信念, 激扬出磅礴向上的活力。 城市因你而精彩, 农村因你而美丽。 档案管理员, 你就是你。 一双铁肩, 担着道义。 一个梦想, 手中托起。 山记住了你, 河记住了你, 人们都记住了你。
作者介绍:张慧贤,山西绛县人大
兰台抒怀
我骄傲,我是兰台人。 我从结绳记事的上古走来, 在凤凰衔书台, 见证仓颉造字, 把流传于民间的文字, 收集 整理 使用。 从此,伟大的汉字, 走过龟甲兽骨, 走过简策版牍, 走过纸帛铁券, 走进网络时空。 一卷一卷, 一件一件, 用文字把悠久的历史收藏, 将点点滴滴凝聚成永远。 我自豪,我是兰台人。 我从华夏文明之源的羲里娲乡 秉承公刘教民稼穑, 点燃一堆堆远古的篝火, 开启一方农耕文明。 跟随凿空西域第一人张骞, 拜谒于丝绸之路上的 佛光塔影, 古道西风。 伴着飞天花雨, 在沙漠绿洲翩翩起舞。 忠实记录 殷墟的风尘, 战马的嘶鸣, 秦时明月的悲凉, 汉时关隘的萧瑟。 让古往今来成就历史沿革。 我耕耘, 我是勤奋勉学、充满激情的兰台人。 仰望天空, 我在闪烁的星辰中 寻找兰台人的身影, 司马迁、 班固、范晔, 还有宋时的司马光, 明清的钱大昕、顾炎武…… 诸多索引, 诸多词条, 诸多章页和篇目。 鼻尖是那故纸堆的味道, 吸引我贪婪呼吸—— 这属于历史的气息。 不断整理 分类 装盒 上架, 我用一针一线、一键一盘 穿引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装订成绚丽的史册, 让沉甸甸的案卷 丰盈祖国的笑容, 让春花秋雨绽开 民族深藏的红颜, 用无悔的青春书写豪情满怀。 我探索, 我是存史资治、服务当代的兰台人。 我是书目里厚重悠远的墨香, 穿行于字里行间, 在浩如烟海的案卷里云游, 揽明月共舞, 邀清风入梦。 我无数次地徘徊在偈颂歌赞里 静心聆听先哲唱和, 深悟他们思想、灵魂的深邃。 我思考于兰台这神圣的殿堂, 录史记事, 踏歌而来, 醉在芬芳的兰台, 将累累硕果奉献给 今天和明天。 我坚定, 我是用光荣铸就梦想的兰台人 我从甲骨卜辞出发, 沿着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 徜徉于浩淼无垠的兰台海域。 笑看闲庭落花, 细数云卷云舒, 纵论兰台藏经聚典, 把历史的责任背负在肩。 用每一寸光阴 滤除慵懒与浮华, 浓缩平淡与辉煌, 去诠释兰台人的执着和希望。 让先进文化 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作者介绍:佟丽娟 甘肃省档案抢救与保护中心 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