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馆藏祁连山与黄河历史生态环境档案叙录”丛书出版座谈会召开
12月27日上午,由甘肃省档案馆与兰州大学联合完成的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甘肃省馆藏祁连山与黄河历史生态环境档案叙录”丛书出版座谈会在省档案馆召开。省档案馆馆长张秀丽、兰州大学副校长沙勇忠出席并讲话。省纪委监委派驻省委办公厅纪检监察组、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等省直有关单位代表,省内外有关高校专家学者代表,相关市州档案馆负责人,甘肃省档案馆副馆长马保福、省档案局及省档案馆各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甘肃省档案馆副馆长白静在座谈会上致辞,会议由副馆长李海洋主持。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韩茂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中国生态环境史研究中心主任王利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张景平,省历史学会会长、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何玉红等业内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发言。大家一致认为,“甘肃省馆藏祁连山与黄河历史生态环境档案叙录”丛书在全国首创了将历史文献学“叙录”体例引入历史档案编纂的学术先例,为生态、林草、水利、农业等领域以及多学科研究查找利用历史档案提供了便利。同时,在学术研究方面,丛书为历史学、生态学、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线索。在新兴的环境史领域,档案中关于祁连山与黄河流域历史生态环境细节状况与历代保护治理工作的记录,为认识该地区生态环境历史演变趋势、反思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实证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甘肃省馆藏的祁连山与黄河历史生态环境档案对于推动生态修复、环境立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修复方面,丛书汇集了各类早期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对科学重建近代生态状况、合理确定修复标准具有重要意义。环境立法方面,甘肃民国时期的水利森林法规中的前瞻性环境保护意识令人惊叹;甘肃水利林牧公司的系列档案保留有关地方水利事业的推进办法和水土保持的指导文件,对今后相关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沙勇忠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甘肃省馆藏祁连山与黄河历史生态环境档案叙录”丛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学术贡献。他表示,期待馆校双方进一步开展更具深度、广度的合作,持续推进教学、科研与实践融合,形成更多优质的研究成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张秀丽指出,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的关键时刻,省档案馆和兰州大学出版“甘肃省馆藏祁连山与黄河历史生态环境档案叙录”丛书,充分展现了兰台人“推进生态治理、守护黄河安澜”的责任担当。她强调,档案编研是档案部门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在编研工作中坚持正确方向、强化政治引领,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拓展合作渠道、凝聚工作合力,锻造过硬队伍、提升能力水平,打造具有甘肃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档案编研精品,用档案讲好甘肃故事,传播好甘肃声音。
“甘肃省馆藏祁连山与黄河历史生态环境档案叙录”丛书的付梓面世,是馆校合作编研的成功典范,是汇聚各方合力的重要成果,更是全省档案系统运用档案资源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具体体现。今后,甘肃省档案馆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协同联动,深掘档案价值,进一步深化局馆协同、馆际交流、馆校合作,以实际行动运用档案资源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