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内视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讯息 > 国内视点

内蒙古 抢救性保护民间文艺音像档案

发布时间:2020-10-20 10:39:40  作者:杨 静  来源:中国档案报  浏览次数:

 本报讯 (特约通讯员 杨 静) 为进一步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领导“加强全区音像档案资料抢救性保存保护”的批示精神,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在自治区档案馆联合召开音像档案修复寄存座谈会。

2019年以来,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将多年收集保存的131盘(开盘带125盘、卡座带6盘)不同制式的民间文艺音像资料委托自治区档案馆进行抢救性数字化加工。这些音像资料包括约300分钟时长的蒙古民歌类(长调民歌、短调民歌、叙事民歌,如鄂尔多斯、阿拉善民歌;东部民歌,如《美女刚来玛》)资料;约6300分钟时长的英雄史诗(包括巴尔虎史诗、格斯尔、江格尔)、胡仁乌力格尔(传统胡仁乌力格尔《水浒梁山》等、革命胡仁乌力格尔《巴音陶海的斗争》《狼牙山五壮士》等)、叙事长诗(革命叙事长诗《胡日乐巴特尔》)等资料;约180分钟时长的故事类资料(生活故事、英雄故事、幽默故事);约360分钟时长的好来宝类说唱作品资料(著赞词性质的好来宝、讽刺好来宝、对口好来宝、历史好来宝)。

双方在此次座谈会上约定,以上约7140分钟时长的音像资料原磁带及数字化数据在交付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后,同时寄存在自治区档案馆。此次开展珍贵音像档案资料的抢救性保护,将为自治区民间文艺事业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0月19日 总第3591期 第一版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