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甘肃记忆

兰州砂锅

发布时间:2013-03-26 11:07:42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兰州砂锅,驰名各县;坚固耐用,轻巧灵便;不炸不裂,米汤,又香又粘;煎炒鸡蛋,既嫩且鲜;熟菜炖药,色味俱全。”这是至今流传兰州的一首《砂锅谣》。
  砂锅子属陶器的一个分支。陶器大体分为细泥红陶和加砂粗陶两种。兰州陶器历史极为悠久。据考,兰州仰韶文化的彩陶,经历了两千多年历史,著称全国,有半坡、庙底沟、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诸型:齐家文化彩陶的遗存,近年也有发现;火烧沟类型的文化和沙井文化、辛店文化都有彩陶遗存。这些陶器,彩绘色调单纯明快,黑白相映,图案多层排列,旋动多变,技艺精湛,是甘肃古彩陶艺术的瑰宝。一九六六年兰州王保保城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带盖罐,通高12.4厘米,口径6.2厘米,造型优美,配色谐调,是我国古陶器中的珍品。
  兰州砂锅子。包括砂罐、砂壶、煨罐、火锅等二十多个品种,自古为城乡人民所喜爱,是甘肃省久负盛名的传统产品。关于兰州砂锅的起源,一说于一八六一年由武威传来。最初由范姓制造砂罐。其用途有二:一是在罐内装上石灰等物,作防御武器;二是用于化钢、制造各种工具,遂制造粗砂陶器产品。
  一说是兰州砂锅子的雏型即远古时代的陶"釜”。其理由有二:一是兰州青白石公社白道坪出土的古陶器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兰州人就已制造陶器了;二是据考兰州黄河北岸徐家坪发现的十二座土陶古窑,以及同时出土的文物,系五千年前原始氏族社会遗址。由于兰州土质得天独厚,砂锅子始于古代,流传于今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据明、清史料中记载:阿干、黄河北林凤关兰州陶器具有一定规模。清末慕寿祺所编《甘宁青史略》载,远在明末,兰州砂锅子已行销西北各省。六十年代初,据当时年逾七十六岁的老艺人沈中英追述,其父沈泽林在清朝同治六年,就在雷坛河范家学制砂锅子,出徒后同下西园王家开业。至民国初年,兰州制造砂锅子的又增加高、陈、吴、李等数家。多前门开店,后门生产。但由于生产落后,设备简陋,发展缓慢,其生产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至解放初,从业约三十人左右,年产量约为十万件。一九五六年,在合作化运动中,兰州建立了两个生产砂锅子的合作社,从业人员增至五十七人,品种增加到二十二个,最高年产达十三万九千多件,一九八0年年产量高达三十二万多件。
  兰州砂锅子选料谨严,工艺精良。它选用兰州大煤山色青、质细、无杂质、柔软、韧性好、耐火强度高的坩泥、好块煤、白土以及有、无烟煤。其制法是先把选好的坩泥粉碎,把块煤烧成半生的渣子,拣尽釉子,筛尽白灰,粉碎成细末,再把白土磨成细末,制成锅坯,晾干,上釉子,装窑,焙烧而成。
  兰州砂锅用途极广,使用价值很高,为全省城乡人民所喜爱,亦作为特产,被来兰旅客带往全国各地。兰州厨师尤喜用砂锅子烹制出闻名遐迩的"砂锅丸子”、"砂锅豆腐”、"酸菜火锅”等等。在民间和高级筵席中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菜,以砂锅所烹者最为讲究。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