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甘肃记忆

讲述何鄂的艺术人生 纪录片《母亲·母亲》首映

发布时间:2019-04-28 10:21:31  作者:华静  来源:兰州日报  浏览次数:

 

 4月27日,何鄂先生及众多艺术同行来到纪录片《母亲·母亲》首映式,和“爱上纪录片”的观众们在百安概念影城共同分享了自己被艺术浸润的一生。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周兵工作室、兰州广播电视台主办。

    提及兰州,我们总绕不开黄河母亲雕塑,提及黄河母亲雕塑,则绕不开她的创作者何鄂。对于何鄂,人们了解的更多的是她的艺术成就:在敦煌临摹彩塑12年,代表作《黄河母亲》《绣花女》《边塞新乐章》《希望星辰》……但很少有人知道何鄂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首映式现场,何鄂坐在第一排,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坐在轮椅上。这位82岁的老者,显得异常安静,当看到女儿在大银幕上说,“在我心里分量最重的人是母亲时”,她微微露出笑颜,纪录片也以何鄂女儿张何的口吻讲述何鄂的艺术人生。导演鲁向欣介绍,《母亲·母亲》拍摄历时4年,采用跟踪采访拍摄的方式,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何鄂先生走过的坎坷人生和她的追求与创造。片名之所以叫《母亲·母亲》,一方面是展现何鄂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母亲,如何处理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另一方面是表达何鄂在兰州生活60余年,对母亲河的情感。他还谈到:“记录应该就是源于现实,我有一个观点,如果要拍人物纪录片,一定要和主人公做成朋友,我认为我和何鄂老师就像朋友一样,所以我拍摄的过程中很多事情她都能真实地告诉我,所以这片子拍出来真实感就增加了。”

    纪录片《母亲·母亲》更侧重于对何鄂生活的记录,呈现她作品之外的奋斗历程。影片中透露了何鄂在敦煌有过12年的面壁临摹的经验,谈起这段经历,何鄂感慨地说:“应该说真正的感悟是离开敦煌以后,离开敦煌的时候对敦煌古代工匠的创造,对创造上很多精彩的部分有了很深的体会。我的任务是临摹敦煌的彩塑,敦煌艺术的引领让我在冥冥之中就觉得我们必须世世代代都能把敦煌临摹的很好。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应该立足在这个时代的文化创造上,如果我们这个时代没有拿出来好的作品,好的文化创造,那么日后,我们的后代一定会责怪我们没有把五千年文明继承和发扬好……”。

    导演鲁向欣将这部影片归功于和何鄂30年的友谊,“我最早给何鄂老师拍片子是1987年,叫《金城雕塑随想》,认识何老师已经30多年了,想着给何老师做一个相对完整的一个作品,这个片子不是要介绍何老师的作品多么伟大,我想通过这部影片让观众们记住几个关键词:一个是创造,一个是人生没有退休,一个是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