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背后的清宫元宵节
当新年的第一轮满月当空,沉沉夜色被火树银花惊动,皎洁月色和素白雪光遥相辉映,烟火人间已是光芒万丈。在古人心中,上元这天亦是热闹非凡,人们暂时忘却旧年的烦恼,带着对新年的憧憬,尽享团圆与欢乐。就连清宫中的帝王们,也想在这一天暂把繁重的国事抛开,去用心品味独属自己的佳节雅意。
《上元幸万善殿戏作》
清·玄烨
雪霁寒轻景物鲜,上元临幸遇参禅。
方丈无人般若静,天花虚落古松前。
康熙十八年(1679)正月十五日,25岁的康熙帝默默离开鞭炮声不绝于耳的紫禁城,来到一墙之隔的西苑,驻足中海边的万善殿,只见湖水凝冻似玉、亮平如镜,北面的琼岛白塔在雪的装点下愈加鲜明,对岸的紫光阁被积雪覆盖不见了绿琉璃屋顶,天地之间一片清净,这正是他最喜欢的素雅氛围。万善殿本是佛殿,殿内有佛龛,上有顺治帝御笔匾额“敬佛殿”。康熙帝来时,殿内僧众正在参禅,佛法庄严、梵音贯耳,并不因皇帝亲临而中止。康熙帝也没有打搅僧人的清修,移步殿外,抬头看向空中,霰雪飘飘摇摇落在古松上,他眉头微皱,神思却已飘向千里之外。
到底是什么事情让皇帝在元宵佳节依然牵挂不已,浑然忘却了入夜将至的烟花庆典?那是一处同样充斥着硝烟气味的地方,但并非烟花,也没有喜乐可言,到处只是断壁残垣……这一年已是三藩之乱的第六个年头,叛军一度占据半壁,金瓯动摇,虽然上年秋逆贼吴三桂病死,清军趁机反攻,但自号大周的叛逆以吴世璠为首,在坚城岳州负隅顽抗。时至当日,岳州之战已近3个月,这场大战事关平叛大业成败,他日日期盼捷报,就连春节也没能安心欢度。
直到上元佳节,康熙帝才暂时抛开烦恼,离开皇宫散心一回,并留下《上元幸万善殿》一诗。好在这份煎熬没有持续太久,几天后快马来报,正月十八日清军克复岳州,三藩大势已去,康熙帝激动不已,“特赋长歌,以舒其怀”,提笔写下322字的长诗《收复岳州作并序》。当他运笔一气呵成,再回看上一首诗,心境已大不同,稍一思索,在前诗诗名后又加上二字,便成了《上元幸万善殿戏作》。
《上元》
清·胤禛
玉宇沉沉夜,花阴皓魄升。
画栏凝瑞霭,绮席上春灯。
笛引歌声叠,衣翻舞袖层。
任教莲漏促,莫负酒如渑。
康熙六十一年(1722),已过不惑之年的雍亲王胤禛在他居住的赐园里,面对上元夜的烟花、灯火和皓月,诗意大发,写下这首《上元》诗。诗之首句化用了陆游的“玉宇沉沉夜向阑”,只是相比陆游夜坐独酌、酒洗愁肠的寂寥,胤禛的诗句更加富丽堂皇:诗句之中,月光之下,是雅园里的雕梁画栋,是酒筵上的灯火如昼,是管弦吹弹间流淌的清韵,是红袖招展中弥漫的蹁跹,以及那位徜徉其间的富贵闲人。
诗中体现着四阿哥内心的志得意满,他的意气如即将到来的春天般风发——这两年胤禛在父皇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在激烈的九子夺嫡里显露出优势,上年他奉旨往盛京祭告祖陵,回京后又负责会试试卷复查,冬至代康熙帝南郊祭天,儿子弘历被康熙帝亲养于宫中……这些颇具象征意义的事情中蕴藏着父皇的心意和托付。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正月观灯》(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但欢庆佳节的胤禛并不知道,就在这一年,统治庞大帝国多年的父皇会骤然驾崩,他虽然如愿以偿登基,但初登大宝后将面对的是对他继位合法性的广泛猜疑。面对手足相争、舆论猜忌,未来的雍正帝将在又一个元宵佳节,重新回到由赐园扩建而来的圆明园中,授意宫廷画师留下了一组行乐图轴。只不过,画卷中展现的文人雅士胤禛,并不是那时焦头烂额的雍正帝,而是现在这位仍有着闲情逸致的雍亲王。也只有此时,尚有父皇作为靠山的胤禛,才能安然享受这处“桃源”里的一切,才能不顾漏钟的催促,纵意在轻歌曼舞中饮酒赋诗。
《上元行幄赐宴观灯即事联句》
清·弘历 梁诗正 汪由敦 钱陈群
乾隆十六年(1751)元宵节,乾隆帝并没有像往年那样在宫中度过。两天前,浩浩荡荡的皇家队伍自正阳门鱼贯而出,乾隆帝奉迎皇太后,在大臣、侍卫的前呼后拥下,一路出永定门,沿大道向南。正月十五日这天,南巡队伍已进入涿州,驻跸于五里屯大营(位于今河北省高碑店市)。虽然是在旅途中,但佳节不可辜负,首次离开京城的乾隆帝兴致满满:先是去皇太后的行幄请安,然后向一路扈从的王公大臣和赶来迎驾的直隶官员们赐宴,并颁旨蠲免所过直隶各州县当年额赋的三成。
《乾隆南巡图·启跸京师》(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白天的活动尚属政务,而到了夜晚,才是独属于弘历的元夕。在行营中,条件虽然简陋,但上元的元素——圆月、酒宴、花灯以及喜庆,一点也不缺。弘历只召集了3名近臣,对月酣饮,在这琉璃河畔以联句诗之雅意为佳节注入了文艺的新元素。乾隆帝40岁,虽是4人中最年轻的,但贵为天子,联句之起、合自然由其包办;梁诗正,时年54岁,工书善文,日后被乾隆帝尊为五词臣之首;汪由敦,时年59岁,颖异绝伦,曾殿试高中传胪,以诗词文章著称;钱陈群,时年65岁,是乾隆帝倚重的元老儒臣,君臣若师友,传为佳话。三五知己,一夕欢庆,琼浆不醉人自醉,不觉火树渐熄、东方既白。
无怪乎乾隆帝欢庆达旦,这年的南巡他谋划已久,既是效仿祖父“六巡江浙,谟烈光昭”的先例,也是侍奉敬重的皇太后以尽天家孝德之举。对于皇帝来说,不可轻离的京城何尝不是一座囚牢,难怪脱离樊笼的乾隆帝,欣逢美妙旅途中的第一个佳节,才有如此好兴致。
古人今人,皇帝百姓,谁都有自己的快乐、烦恼和牵挂,在这一年一度的上元佳节,且抛下所有烦心的念头,跟随那美丽的月光、灯光,去体会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快乐和热闹,重燃心中的希望之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