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档案馆藏抗战英烈事迹档案汇编》 将士持戈卫国 学者执笔记史
《海宁市档案馆藏抗战英烈事迹档案汇编》立体书影
2020年5月,浙江省海宁市档案馆通过梳理文史学家吴其昌的个人档案,甄选其中有关抗战时期形成的珍贵史料,编纂出版了《海宁市档案馆藏抗战英烈事迹档案汇编》。全书共四部分,收录的档案史料形成时间为1940年,大多用毛笔繁体书写,品相完好,包括《忠义事迹征访表》、第六救济区绥远办事处采撰的《五临战役绥西民众协助抗战史迹》《抗战护国贤豪事迹》《抗战护国贤豪传记》等。
吴其昌(1904-1944),字子馨,号正厂,192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馆,师从文学家唐文治研究宋明理学;1925年入清华学校研究院,跟随梁启超治文化史、学术史等。1928年起,他历任私立南开大学讲师、国立北平图书馆特约编辑委员、国立清华大学专任讲师。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其昌随国立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任史学系教授直至逝世。
这些史料为何会出现在吴其昌的个人档案里?可从书中收录的两张字条考证一二,其分别写道:“本件系军令部送来,拟寄与吴其昌先生参考”“拟收附件寄与吴其昌先生参考文存查”,署名均为“斌佳”。
郭斌佳致吴其昌的两张字条
这位“斌佳”是何许人?经查阅《民国人物大辞典》,“斌佳”应为国立武汉大学教授郭斌佳,与吴其昌有工作上的交集。1938年4月,校长王星拱在给郭斌佳的信函中写道:“吾国此次抗战,实国家兴亡、民族隆替所系,在历史上之价值极为重大。本校为求记载精确,特着手搜集战时史料”,请其主持。据1939年度《国立武汉大学一览》记载,“抗战史料编集委员会”成立于1938年6月,郭斌佳任主任委员,吴其昌为委员之一。由此推测,这些档案应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提供给“抗战史料编集委员会”的部分原始材料。吴其昌收到后,是否进行了研究,目前尚无资料可查。1944年2月23日,他病逝后,其弟吴世昌将这部分资料打包封存,并交给吴其昌之女吴令华保管。2013年冬,吴令华将这些遗物捐赠给海宁市档案馆。
《忠义事迹征访表》中记载的国民革命军第35军新编32师95团1营事迹
书中收录的《忠义事迹征访表》分为甲种记载个人事迹,乙种记载团体事迹。征访表形成时间为1940年6月至12月,盖有所属部队主官的印章,如“陆军新编第三十二师第九十四团团长关防”。其中,大部分征访表记录的是在包头战役和五原战役中阵亡的将士。征访对象多为军士、排长、连长等,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46岁,涵盖国民革命军第35军下辖新编第31师、第32师及第101师等。征访表详细记载了参战官兵的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出身暨职业、服务机关或处所、生平经历及行谊、事迹发生地点及时间、采访人、采访时间、填报时间等信息。1939年12月,第八战区副司令傅作义率部出击,成功奇袭包头。日军经此打击,从张家口、大同、太原等地抽调日军3万余人,汽车千余辆,进犯绥西。1940年2月3日,日军侵入五原,很快又侵占临河、陕坝。随后,傅作义召开会议,客观地分析了绥西战局及部队作战暂时处于困难环境的原因,决定以不足敌人三分之一的兵力反攻。3月20日夜,他率部进攻五原,经两昼夜激战,最终胜利收复。是役击毙敌水川中将、步兵联队长大桥大佐等300余日军,歼灭伪蒙军2个师。尤为珍贵的是,在乙种征访表中还记录了第35军新编32师95团1营的事迹:“赵营长率全营殉国,其壮烈堪比宝山之姚子青营,而功尤过之。该全营官兵实国军之模范,堪足为吾人式也。”
书中收录的《五临战役绥西民众协助抗战史迹》,记述了19则有关五原、临河一带民众抗日的事迹。在文尾写道:“日寇凶残,图灭我国家与民族,我全国同胞无问男女老幼,皆一致奋起以歼此顽寇,所谓众志成城,观上所记益信然矣。”《抗战护国贤豪传记》《抗战护国贤豪事迹》则记述了第64军155师参加豫东作战的63名官兵及参加赣北作战的89名官兵的忠义事迹;第88师264旅参谋主任邓洸、第39军56师339团团长田荣昌、第34军201旅392团李鸿生中士的殉国事迹等。
《抗战护国贤豪事迹》(部分)
此外,这批档案史料还记载了八路军将士的英勇事迹。如为摧毁日军无线电台,壮烈牺牲的八路军特务团2营7连连长林农、排长李润等人。
《海宁市档案馆藏抗战英烈事迹档案汇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档案史料中记载的各种事迹,人们可以更深刻、更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悲壮与艰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2月23日 总第4101期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