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档案信息化是国家信息战略在档案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档案部门在信息时代更好地行使职能、发挥功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县档案局主动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趋势,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卓有成效地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档案需求。
为切实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中,在对全县档案事业发展作出部署的同时,也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及时听取和研究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县档案部门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依靠科技作为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克服种种困难,突破瓶颈制约,以现代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档案业务,不断增强档案科技创新,推动档案工作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配置了计算机、服务器、扫描仪、复印机、防磁柜等设施设备和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组建了档案管理局域网,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在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对馆藏珍贵、重要、利用频繁的纸质档案,如县委县政府档案、婚姻档案、人事档案、土地承包档案等,按照“民生档案优先整理、优先利用、优先数字化”的原则,自2007年起分期分批持续推进档案数据库建设。目前,馆藏文书档案5.1万卷(件)已全部完成了数字化转化,共录入案卷级、文件级目录35.5万条,全文扫描561.4万幅,数据量达1.7TB,建立起了完备的数字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在线检索和打印,从而使我县档案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利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实现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县档案局以“方便、实用”为原则,充分利用数字档案综合管理平台,在查阅利用服务中利用已知要素进行全方位搜索,查找的准确率大大提高,尤其是利用率最高的婚姻档案、人事档案等,从数据库查阅到打印证明文件,用时只需几分钟,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手工查阅利用费时费力的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了高效、便捷,赢得了公众的好评。县档案局还将近年来独立、零散的政府公开信息和各单位现行公开文件进行资源整合起来,分为政策法规、工资待遇、军转安置等21大类、764件,全部进行数字化加工,通过数字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全文挂接,实现了资源共享,免费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我县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和“双套进馆”要求全面提速,着力提升档案信息化应用层次,坚持从档案资源入手,抓住关键,突出基础,精准发力,收集整理好全县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资料,健全档案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更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为推进“六个榆中”建设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好的档案信息服务。




馆局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