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送义诊 健康帮扶暖人心——甘肃省档案馆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义诊活动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工作机制,提高帮扶村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中秋节前夕,甘肃省档案馆联合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健康科普服务协会、甘肃至仁同济健康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入武都区洛塘镇水磨村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义诊活动,将专业的医疗服务与实用的健康知识送到百姓家门口,让爱心帮扶触手可及,让健康关怀零距离。
在全面摸排3个帮扶村群众患病人数和疾病类型的基础上,省人民医院精心选派了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心内科、中医科、骨科的6位专家组成义诊团队。义诊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专家们仔细询问村民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健康诉求,细致解答村民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免费为他们进行测血糖、心电图、把脉问诊等项目检查,针对不同病症、个体差异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和治疗方案。此次参加义诊的村民大多数是老年人,专家们在耐心答疑解惑的同时,还为老人们讲解了关于常见病、慢性病以及多发病的预防诊治常识,叮嘱他们要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现场充满了温馨、和谐的气氛,通过与专家们的面对面交流,村民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更清楚地认识,也更加重视日常的健康管理。专家们还前往行动不便的群众家送诊上门,为他们检查身体状况,结合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在药物使用和日常护理等方面给予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病情,让村民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其中,一位患者家属感激地说道,父亲突发疾病,生活不便,看病就医成了家里最大的难题,如今有帮扶队的关心和专家的指导后,他们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在义诊活动中,帮扶队员们给村民发放了健康宣传资料,内容涵盖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饮食健康、运动保健等方面,并宣传了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等知识,积极引导村民们强化健康卫生意识,树立防病治病观念,对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还给村民们免费发放了健康医药包,医药包内有藿香正气水、痛骨灵酊等日常所需非处方药品,详细介绍了药品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帮扶队员们细心又耐心的工作态度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感谢帮扶队举的义诊活动,让自己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就医和领取药品,享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和健康指导,义诊活动不仅解决了自己和家人的看病难题,还带来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受益。
义诊活动结束后,省档案馆副馆长马保福向专家们赠送了锦旗以表感谢。马保福指出,此次义诊活动圆满落幕,成效显著,专家们精湛的医术给帮扶村群众带来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传播了积极的健康理念,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倡导了广大群众增强疾病预防意识,关注身体健康问题,重视日常健康管理,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和赞扬。今后,省档案馆将继续组织开展义诊活动,发挥健康帮扶作用,提高村民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健康力量。
此次送医送药送健康义诊活动,开展中医把脉问诊68人次,心电图检查53人次,骨科诊疗14人次,内分泌检测12人次,神经内科检查9人次;接待义诊咨询群众90余人,发放健康宣传资料200余份,备发健康医药包300余份,价值6万余元。活动将“乡村振兴”和“健康帮扶”有效融合,通过面对面、心连心的医疗诊治和健康宣传,缓解了村民急难愁盼的看病就医问题,增强了他们的健康意识和防病能力,切实提高了大家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下一步,省档案馆驻村帮扶工作队将继续加强对口帮扶工作,深入调研帮扶村实际,深化细化实化定举措,用心用情用力真帮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争取更多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心帮扶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让帮扶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