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档案馆 念好“四字诀” 加强档案移交审核
档案作为原始历史的真实记录,纵连古今历史阶段,横贯社会各个领域,在资政襄政、记录历史、认识规律、传承文明、汇聚力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打造丰富优质的馆藏档案资源,充分发挥档案现实功能和作用,平凉市档案馆在“全、严、细、全”四个方面加强档案移交审核力度,着力提升馆藏档案质量,为充分发挥档案资政育人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归档范围,在资料内容上求“全”。严格落实国家档案局《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等有关规定,建立《平凉市档案馆档案收集制度》,明确档案的收集内容和归档范围,确保档案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归尽归”。今年以来,深入市直部门对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查摆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整改。先后30余次对立档单位开展上门指导和业务培训,督促立档单位在归集档案资料时做到内容的全面性和来源的真实性。
聚焦行业规定,在整理规范上求“严”。提高档案接收标准和质量要求,建立《平凉市档案馆档案接收办法》。要求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不同门类档案的整理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专业(专门)档案的整理按照国家、省档案档案主管部门与上级专业主管部门联合颁布实施的专业(专门)档案管理办法执行;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根据国家和省、市档案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聚焦接收标准,在检查审核上求“细”。严把档案目录预审、电子档案审核、实体档案审核“三道关口”,确保进馆档案要素齐全、分类合理、整理规范。实体档案按照100%的比例审核,重点检查档案分类的科学性、保管期限划分的正确性、目录编制的规范性、组件要素的完整性、档案数量的精准性等;数字化成果按照不低于30%的抽检率审核,重点检查图像质量、图片及PDF文件命名格式、图像文件、文号等要素。移交档案合格率达到100%后方可移交进馆。
聚焦基础业务,在其他资料上求“精”。及时建立档案全总宗卷,注重对立档单位编研材料、全宗介绍、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三合一”方案、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工作情况、利用档案典型事例等资料和纸质目录、机读目录等检索工具的收集,确保清楚掌握接收档案的各类情况。同时,加强对接收档案的开放和解密管理,督促立档单位和移交单位在档案接收进馆前,完成形成时间已满25年档案的开放审核和涉密档案的密级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