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市州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讯息 > 市州聚焦

历史留遗韵 故纸展新颜——平凉市档案馆2024年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1-08 09:54:04  作者:刘芸  来源:平凉市档案馆  浏览次数: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档案文献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珍贵的记忆与知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档案因各种原因出现了亟待抢救与修复的问题。档案抢救修复保护工作,不仅关乎历史的传承,更影响着我们对过去的认知与未来的探索。2024年,平凉市档案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底线思维,锚定档案安全这个总目标,融合传统技术与数字技术两种手段,完成了多种载体档案的抢救修复与保护工作,档案安全得到保障。

珍贵档案显“本色”

馆藏的《平凉县志》《静宁州志》《崆峒山志》《柳湖书院志》等书籍形成时间为清代,其中部分为清代原本,部分为民国时期重印本,属于档案馆的珍贵档案之一,是研究平凉历史的重要资料。平凉一中部分档案形成时间为1940年至1955年,由学生学籍、成绩单、入退学资料和学校规章制度等内容组成,客观反映了当时的教育制度与体系。

图片1.png

图片2.png

以上档案由于时间久远,出现了纸张老化、墨迹褪色和部分破损的问题,市档案馆按照检查案卷、拆卷分页、上纸裱糊、阴干定型、修整组卷的程序,托裱修复1700余页,尽最大可能保持档案原貌,确保档案安全保存。

底片档案增“特色”

玻璃底片是较早的一种成像方式,主要是将感光剂涂在玻璃上,再用相机进行拍摄所得,最早在清朝时期传入中国。市档案馆保存的玻璃底片为民国时期西方传教士所拍摄,内容主要有平凉地区的风土文化、人文民俗和宗教传播等,是现存最早记录平凉的照片资料。市档案馆通过电子翻拍获得了408张底片内容,并就照片亮度、饱和度、清晰度、色差要素等采取了技术修复,珍贵照片档案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图片3.png

图片4.png

实物档案有“亮色”

因机构的改革和变迁,以及国家对印章规格要求的改变等原因,部分印章失去现行效用,而这些失去效用的印章由于曾在机关历史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可任意处置,根据有关规定,这些失效印章随同其所属机关的档案一起移交给档案馆保存,这些印章档案在历史研究、资料考证等方面有着特殊价值。为更好发挥档案保护功能,市档案馆对印章档案开展了质量检查、数量清查、清洁去污和编目整理等工作,针对不同材质的印章档案,采取对应的方式统一清洗,去除附着的污物、锈斑等,清理完毕后按照印章号和全宗进行排列,并完成印章档案电子目录著录。

图片5.png

 图片6.png

档案保护出“成色”

在开展抢救修复的同时,市档案馆坚持未雨绸缪、防治并举,将档案保护工作“关口前移”,强化日常对档案的管理。对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等门类档案开展了数量清查和质量检查,针对部分档案案卷盒、卷皮、案卷号、备考表等不规范的问题,集中精力对3500卷档案进行了装盒,对200余卷档案进行了卷皮更换,防止档案发生老化等安全问题。

图片7.png

新岁序开,征途如虹。站在新起点,平凉档案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导,不断坚定信心、增强本领、提高效能,全力做好重点档案的抢救工作和日常的保护工作,为档案工作传承历史、启迪未来贡献力量。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