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帮扶责任落实 助力基层脱贫攻坚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推动我国减贫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经过八年持续奋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宝贵而又具有历史意义的档案资料。为了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甘肃省档案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树牢帮扶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帮助指导帮扶单位陇南市武都区洛塘镇脱贫攻坚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贫困地区乡(镇)、村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脱贫攻坚档案最重要的形成地,也是档案业务基础相对薄弱的地方。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面临着工作经费严重短缺、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双重难题。如何收集好、保存好、管理好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源,是摆在帮扶责任单位和基层组织面前的一道难题,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为进一步巩固和落实国家档案局关于“两类档案”(脱贫攻坚档案和疫情防控档案)规范建档的具体要求,在对履行帮扶责任的武都区洛塘镇档案管理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以“回头看”的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省档案馆决定以脱贫攻坚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作为切入点,依托专业优势,发挥专业特长,把准脉象,对症施策,派出业务处室专家和业务骨干,帮助洛塘镇实现脱贫攻坚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一是向洛塘镇政府捐赠五节档案柜40套、文件柜7套、档案盒450个及档案整理工具等耗材200个,解决了档案装具和整理经费难题。二是协调省委办公厅(省档案局)、陇南市委办公室(市档案局)、武都区档案馆和本馆的业务专家、骨干提供具体业务指导,解决了专业人才支撑难题。三是委派省馆业务专家从收集范围、分类鉴定、整理标准、建档方法等方面,对镇、村两级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资料规范化管理系统培训,向大家讲解、演示归档文件的组件、排序、编页、编目、装订等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了镇、村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实现脱贫攻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信心,提升了档案基础业务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省档案馆还针对洛塘镇脱贫攻坚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短板,及时研究部署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再整理、再规范工作,进一步明确质量标准、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由分管业务工作的馆领导带领10余名业务骨干,先后5次前往洛塘镇联合省馆驻村帮扶队员,在不增加基层负担的前提下,利用工作日、双休日加班加点,对洛塘镇2014年—2020年的脱贫攻坚档案资料进行系统规范整理。根据文件材料的时间顺序和具体内容,按综合类、识别类、施策类和脱贫类,进行组卷、编号、装订、著录、装盒,共计整理档案382卷1978件。 12月17日,省档案馆馆长张秀丽带领省市两级相关业务处室业务专家前往武都区洛塘镇,对脱贫攻坚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洛塘镇党委书记鲜菊芳首先向张秀丽馆长表示衷心感谢,她详细介绍了半年多来省馆业务专家和驻村帮扶队员帮助开展工作的情况,对她们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表示高度赞赏,对取得的工作成效感到十分满意,同时希望今后能够在工作上持续得到省档案馆的指导和帮助。 张秀丽强调,省档案馆作为帮扶责任单位,为武都区洛塘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帮助是责任所在,义不容辞。省档案馆将立足洛塘镇实际需求,发挥专业优势,在基层档案业务培训和机关档案室建设上持续下功夫,不断深化帮扶成效,通过做好基层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