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甘肃记忆

薇 菜

发布时间:2013-03-22 09:13:28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薇菜是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蕨类植物,是"弃之为草,采之为宝”的野生菜。古时叫"巢菜”或"野豌豆”。
  薇菜一般生长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深山幽谷中,不与农药、化肥和人畜粪便接触,不受空气污染,故有"无污染名菜”之誉。世称山珍佳品。我国最早的民歌总集《诗经·小雅、采薇》中已有周朝守边士卒食用薇菜的记载。《史记·伯夷列传》云:"武王已平殷乱,夭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又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故作《采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据兰州大学副教授王秉钧、林家英先生等《历代咏陇诗选》注:"薇,即大巢菜,是一种羊齿类野菜,类似蕨,可食。”"西山”,指首阳山。由此可见,早在三千年前就为我们的祖先采食了。
  甘肃是薇菜的主要产区。薇菜分布极广,遍及陇南、陇东、定西、临夏、兰州等地深山幽谷。菜茎粗壮,枝长鲜嫩,质细而脆,味香,在国际市场上倍受欢迎,换汇价值较高。据外贸部门反映,一九八一年,我国出口薇菜干三十吨,换取美元三十多万元。近两年,甘肃文县薇菜干以"中国红薇菜干”的名义打入国际市场,几家日本商人争相订购。一九八0年春天,两位日本友人来到甘肃,看到文县的薇菜既多又好,十分高兴。他们激动地说:"跑遍世界,就为找这东西。”遂即签订了出口合同。据初步勘察,仅文县境内两江入河的高山深谷生长的薇菜,就可采收二十年,前景可观。
  薇莱的加工方法分鲜制和干制两种:鲜制,是把当夭采摘的新鲜薇莱,用百分之三十的食盐腌七十天,挤出苦汁,然后浸泡在二十二度左右的盐水中,经过二十天至一个月,取出按长短、粗细、色泽分类扎把;干制,是把新鲜薇菜放入器皿中,用开水烫三分钟左右,然后晾晒,视颜色由淡绿色变为红色时进行揉搓,然后每隔尸小时揉搓一次,直至菜身缩皱。经过加工的薇菜,可长时间存放而不变质。目前,甘肃出口销往国际市场的薇菜,鲜制以色泽鲜亮、脆嫩者为佳;干制则以颜色红亮、菜身缩皱者为佳。
  薇菜入馔,历史悠久。甘肃人民所烹制的薇菜品种甚多。据考,有名的"温拌薇菜"和"薇菜炖猪肉”等户已有近百年历史。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