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奔马
铜奔马,是一种构思绝妙,造型生动,艺高绝伦,震惊中外艺坛的工艺新作,虽与顾客见面不久,却声誉颇高。
铜奔马,是一九六九年十月在武威县雷台古墓出土的天马铜俑,当时并没有被人们认识。一九七0年,郭沫若陪同柬埔寨亲王宾努访问兰州时,慧眼独具,从一批铜马俑中挑出了"天马”,并惊叹说:"这是世界上罕见的艺术珍品啊!”从这以后,这件珍贵文物先后在北京故宫、伦敦、东京等地展出,轰动四海,声名日炽。其名,有人叫"飞马”,有人称"铜奔马”,有人叫"马踏飞燕”,众说纷云。据考,这件文物的准确名称应为”马超龙雀”。
汉代天马有两种:一种是敦煌渥洼和大宛的野马,神骏非凡,美称"天马”;另一种是"嘶青云、腾昆仑”、"若灭若没”的神马。雷台古墓中所塑造的铜马俑,就是以汉代所谓的神马为原型。而"龙雀”,即飞廉,是傅说中的秦人祖先的化身。秦人认为,其祖先的精灵象风一样无时无处不在主宰着一切。但风是无形的,于是想象出一种龙雀的神禽来象征风神。汉武帝元封二年,在上林宛建四十丈高的飞廉观,便以铜铸龙雀置于观上。汉武帝又崇尚良马,曾多次派人从西域乌孙、大宛等地获取大批骏马。他还命铸天马于金马门,作为皇权的标志。开始天马铜俑和龙雀铜俑是两个独立的艺术形象,到了东汉,才出现了把天马和龙雀融为一体的艺术造型。东汉人张衡在《东京赋》中就载有"龙雀蟠蜿,天马半汉”。意为天马行空,超越于龙雀之上。晋人华峤《后汉书》也云:"明帝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
东汉超龙雀的天马铜俑原置于长安平乐观,后被董卓销毁铸钱。武威雷台出土的天马铜俑是东汉平乐观天马铜俑的副本,很可能是前凉时期的遗物。这件遗物,天马三足腾空,扬尾长嘶,风驰电掣地飞跃前去,在右后足下的龙雀回首惊视的瞬间,天马早已超越而前了。这一艺术造型,生动地体现了东汉统治者今朝胜前朝,新制超旧制的信念和愿望。
为了使这稀世珍宝再现艺坛,马超龙雀出上之后,甘肃省工艺美术厂即组织老艺人、工艺师,在省内外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近三年时间的研究,按马超龙雀的原型,采用精密铸造,做旧等工艺,精心雕塑,复制成艺术珍品,为甘肃工艺美术新添了一枝奇葩。近年来,这个厂又采用玻璃镀铜新工艺,制出了轻巧结实、便于携带、价格便宜的马超龙雀,年产三、四千件,行销北京、西安、香港和来自五大洲数十个国家的旅游者,有口皆碑,赞声不绝。一九八0年,甘肃省工艺美术厂制作的马超龙雀,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