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甘肃记忆

甘肃省天水市民俗之秦州夹板舞【图文】

发布时间:2019-07-01 09:55:53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111693879_1_20170923030500330.jpg

 秦州夹板舞属民间舞蹈范畴,它是由数十名身着青衣白云边、腰系彩绸带、头结布巾的男子,个个手持云阳板,在黄罗伞盖、飞龙旗、飞虎旗、五色旗的引导下,在锣鼓并吹奏乐伴奏下,在震耳欲聋的自制铁炮声中起步,列队沿街行进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
  秦州夹板舞主要分布在天水市秦州区,秦州区集中分布在东关及玉泉镇的东方红村、陈家庄、金家庄、枣园村等地。
  清代以前,秦州人沿袭继承了祖上打夹板习俗,居盛不衰。清乾隆五年前,秦州城以北濛水(今罗玉河)由北向西再向南穿越城中心(今龙城广场偏西)汇入藉河,由于弯道太急,常冲出堤岸,造成灾祸。据《秦州直隶州新志》记载:“顺治九年秦陇大水,六月五日濛水暴涨,冲出东关,漂溺人畜。十三日复溢入东关。”当时东关瓦窑巷、十方堂、官墙里等地灾情尤为严重,房倒屋塌,人畜伤亡惨重。看着祖祖辈辈屡遭濛水祸害的东关父老,自己无力改变这一现状,只得把减免灾难的希望寄托给神灵。他们祈祷在玉泉观玉皇大帝像前,许愿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辰)率众舞打夹板到玉泉观进香。从此,每年正月初九,由东关民众组成的三架夹板队经由大城、中城、西关、伏羲城至玉泉观进香。所以东关一带的居民以传统的夹板舞作为独特的一种进香形式。天水人历来习惯称其为“朝山会”。
  秦州夹板舞首次赴兰州参加了甘肃省民族民间歌舞汇演,受到参加汇演的各市、州人士及省城人民的好评。1958年,参加了天水地区民族民间歌舞汇演,1985年甘肃电视台专门组织了夹板队在秦州北山现场拍摄了夹板专题片。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承传老艺人的不断挖掘整理,打夹板在艺术风格、舞姿技巧、队列规模和音乐鼓点上都有较大的改进和突破,相继在国内外多家电视台播出。1991年,台湾记者凌峰拍摄了《秦州夹板舞》的专题片,并在台湾播出。2001年甘肃电视台专门拍摄了文忠老艺人与儿子、孙子三代人打夹板的专题片。近年来,地方文艺工作者以夹板为题材,加工提炼、创作出《丰收夹板》的舞蹈,该剧目在1997年8月甘肃省举办的首届群众艺术节大赛中获得银奖。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