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记忆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甘肃记忆

宁县皮影雕刻技艺

发布时间:2019-07-10 11:38:17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核心提示:宁县皮影主要分布在瓦斜乡,这主要归功于皮影戏在当地的盛行,据史料记载,我国的皮影始于汉代,至唐时较兴盛,而此时皮影演出的箱具多从陕西购回,宁县在秦代已设州立县,故为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有利地形

    

杨自学皮影作品《寿星》

       宁县皮影主要分布在瓦斜乡,这主要归功于皮影戏在当地的盛行,据史料记载,我国的皮影始于汉代,至唐时较兴盛,而此时皮影演出的箱具多从陕西购回,宁县在秦代已设州立县,故为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有利地形,便于盛唐各类艺术大量的传播和渗透,民间各类皮影演出催生孕育了皮影雕刻艺术的发展和壮大。宁县瓦斜的皮影雕刻萌生在清光绪年间,1949年前以给人上门雕刻皮影戏箱为主,1980年前以雕刻“革命样板戏”为主,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古典戏曲的上演,冷落的皮影戏剧又重放异彩,雕刻业逐而红火,随着地、县举办展览和有关部门的收藏,古老的艺术获得了新生。

    宁县皮影雕刻艺术以其严谨精制、刀法多变的特点著称。特别是雕刻工艺,阳刻阴镂,凿刻并蓄,阴阳辅刻,刀法娴熟,技艺精湛。80年代中期,通过英国人里查德·哈德迈(澳大利亚聘请驻甘肃省黄土高原生态研究所庆阳什社实验站)将瓦斜皮影带到了英、法、德、美、澳等诸国,使皮影走出了国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庆阳市连续举办的五届香包节上,皮影都代表我县“一绝”参加展出,并获得多项奖励。其独特的表现手法,精湛的雕刻技艺,有较高收藏和艺术价值。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