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甘肃档案信息网! 今天是
微信公众号   |  无障碍阅读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兰台文苑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兰台文苑

黄龙旅行记

发布时间:2012-11-14 15:51:55  作者:佚名  来源:科技教育处  浏览次数:
  
  早就听说在我国四川西北部有两处仙境,一曰九寨沟,一为黄龙,但遗憾的是不能亲临其境,成了一块不大不小的心病.2006年6月7日,我有幸来到这人间瑶池一-黄龙.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让人叹为观至.这道让我想起了清代诗人胡世荣的诗句:"玉璋参天,一径苍松迎白雪;金沙铺地,千层碧水走黄龙。”

  黄龙景区位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由黄龙沟、牟尼沟、丹云峡、雪宝顶、雪山梁、红心岩、龙滴水等七个景区组成。她以彩池、雪山、森林、峡谷、滩流、古寺、民俗等七绝著称于世。被誉为"人间瑶池”。

  黄龙原名黄龙寺,后称黄龙有两种说法,一说因山谷中建有前、中、后三座寺庙以纪念助大禹治水的东海龙王而得名。另一说法是因其长3600米,宽30至170米的地表钙华景观俯瞰酷似一条金光灿烂的巨龙在莽莽林海中畅游故称黄龙。走进景区的人一定会相信其后者。这是因为景区内整个山谷几乎全被乳黄色的碳酸钙质所覆盖,从高处看去,宛若一条从岷山雪峰飞腾而下的黄色巨龙,蜿蜒于戡茂林翠谷之中。作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高寒露天盛景,她已在清纯的雪水里浸润了数百万年,黄龙钙华属于一种泉华,为白色、乳白、浅灰、淡黄色簿层状钙质岩,因其所含铁、锰氧化后而显福星褐色、红褐色、黑色斑点。与千层碧水形成层层叠叠的梯状的湖泊、池沼,如碧玉、似翡翠。池水清沏无尘,水色因钙华质、沉积物和树木、山色的千变万化而五光十色。沟谷两侧的山坡上长满了苍翠的原始针叶林,沟中是金黄色蜿蜒的钙华彩池。

  黄龙彩池之间还有多级瀑布,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飞瀑流辉”,只见千层碧水冲出密林,顺坡而下,在高约数十米,宽约近百米的岩坎上飞泻而下,形成数十道梯级瀑布,如洁白的哈达,舒展而飘逸。景区内有着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造型最奇特的喀斯特景观。其中"金沙铺地”是世界上最长的钙华滩流,"洗身洞”是世界上最大的钙华壁,五彩池是世界上数量最多、色彩最艳丽、结构最精巧的钙华彩池群落。五彩池是由大大小小693个钙华池组成,由于池堤低矮,汪汪池水漫溢,在阳光的照射下呈黄、绿、红、蓝、白等不同色彩,五彩缤纷,蔚为奇观,是黄龙景区最美、最有特色的自然景观。从高处俯瞰,整个黄龙景区状如一条"金龙”,有着惟妙惟肖的龙头、龙身、龙尾……是世界上罕见的低温高钙露天大型钙华喀斯特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黄龙景区不但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也彼具魅力,距黄龙沟口约3.5公里有始建于明代的黄龙寺,古寺建筑以道家为主流,融合了大量藏传佛教和儒家文化,堪称中国民间宗教文化儒、佛、道互补的典型代表。据《松潘县志》载:"黄龙寺,明兵马使朝觐建,亦名雪山寺,相伟黄真人修道于此,故名。有前、中、后三寺,殿阁相望,各距五里。”现前寺仅存遗址,中寺仅存观音殿及殿内十八罗汉塑像。后寺位于苋龙沟最高处,海拔3558米,庙宇建筑基本完好,相传为黄龙在此修道成仙而建,现寺内正殿塑有身披道袍、神态安祥的黄龙真人像。

  黄龙是藏、羌、回、汉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兴旺的乐园。这里的民族风情酣畅淋漓。酥油、奶茶、经幡、哈达、锅庄、羌笛体现出黄龙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友情链接:
  • < img id="imgConac" vspace="0" hspace="0" border="0" src="https://dcs.conac.cn/image/blue.png" data-bd-imgshare-binded="1">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站点地图
主办单位:甘肃省档案馆    运行维护:甘肃省档案馆科技信息处    中文域名:甘肃档案·公益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滩路3680号(730010)    网站备案序号:陇ICP备17003853号-1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837号

    网站访问共
技术支持:兰州大方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1280x1024 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