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档案馆聚力打造开放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金昌市档案馆坚持把“走向开放”作为推动档案工作的重要引擎,进行观念大转变、工作大转轨、事业大转型,使得档案工作由过去的传统型、封闭型向现代型、开放型转变。
以“大征集”夯实开放基础。牢固树立档案资源是国家优势资源的理念,坚持应收尽收、应归尽归。面向社会发布征集公告,通过自愿捐赠、代管、复制、口述录制等方式,广泛征集散存在社会上的各类档案,使馆藏门类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档案馆服务社会的功能更加突显。常态化举办档案捐赠仪式,激发了社会各界的捐赠热情,已陆续征集到全国劳动模范张祯、甘肃省道德模范杜春立等人的荣誉证书、照片、实物等档案2300余件。目前馆藏114个全宗,各门类档案总计20.4万卷、33万件,建成电子目录167.5万条,数字化全文及备份8.5T、1000余万幅。
以“大开发”释放开放价值。建立健全档案鉴定、开放相关制度,组建开放鉴定专班,会同档案形成单位开展档案开放工作,逐年扩大开放规模,通过金昌档案信息网公布档案开放信息,近三年累计开放涉及房产纠纷、工龄认定、社保补缴等民生问题的到期档案7774件。深度挖掘资源,打造编研精品,提升资政能力,近年推出《金昌市引硫济金工程部分档案资料汇集》《金昌市政府工作报告档案集(2012-2024)》《足迹记录—金昌市档案馆馆藏档案选集》等成果10余册,为领导决策、机构改革、编史修志、矛盾化解、企业改革等提供支撑,充分彰显档案工作价值。
以“大服务”拓宽暖心通道。为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便捷,全力构建档案服务“高速路”,线下打造“一站式”服务大厅,整合档案查询、调阅、出证等业务,实现“一窗通办”。针对特殊群体,推出“上门办”“预约办”等特色服务,把“定时开馆,等客上门”的被动式服务方式,变为主动的上门服务,真正让档案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近年来,接待查档群众12000余人次,调阅案卷38000多卷(件),复印档案29000多张,刻录光盘利用433张,拷贝电子档案3659件。同时,为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查阅不动产权属档案资料信息30000多条,调阅档案1600多卷,复印档案1690张,下载刻录电子图纸3700多幅,为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动产权属统一登记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大宣传”打造开放阵地。依托“金昌档案”微信公众号,发布工作动态、传播档案知识,引导群众关注档案、利用档案,持续提升档案文化影响力,已编发信息49篇,12篇被省级以上媒体采用。面向社会举办“用档案讲好金昌故事”主题征文活动,征集稿件70余篇,择优刊发,弘扬金昌精神。以“开放共享”为目标,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金昌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档案展等主题展览,组织开展市企档案馆际联合参观、“档案馆开放日”、档案记忆分享会等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档案馆,了解档案,了解金昌,感受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创新打造档案文化一条街,用展板直观呈现档案故事,让档案融入市民生活,成为家门口的学习阵地。
服务是档案事业立业之本,开放是档案事业发展必由之路。下一步,市档案馆将持续把档案工作融入金昌聚力打造“五城”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昌实践中,做好时代发展的见证者、社会发展的辅助者、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奋力开拓档案事业发展的新格局新气象。